众所周知,温州不是葡萄酒产地,同时在区位、港口、保税政策等方面也不具备明显优势。但近年来,温州却一直被视为中国进口葡萄酒重要的集散中心,这离不开一群致力于做大做强温州进口葡萄酒产业的人,而徐亮正是这群人中至关重要的一位。
他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到如今的知天命,依旧保持着当初敢闯敢做的勇气与信心。他2008年进入进口葡萄酒行业,从此开始了与葡萄酒相依相伴的生活,他就是温州市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徐亮。
众所周知,温州不是葡萄酒产地,同时在区位、港口、保税政策等方面也不具备明显优势,可以说不具备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具体条件。但近年来温州却一直被视为中国进口葡萄酒重要的集散中心,究其原因,一是和温州葡萄酒消费能力强大有关,二是和遍布世界的温州人及其掌握的众多葡萄酒品牌资源和营销网络有关,第三则离不开一群致力于做大做强温州进口葡萄酒产业的人,而徐亮正是这群人中至关重要的一位。
4月29日,徐亮成为浙江省温州市政府颁发的温州市社会组织领域里的首位劳模,“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我们整个行业协会的荣誉。”在他看来,这份荣誉更多的是对温州市众多社会组织发展成果的肯定。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没有事情干会浑身不舒服。”一般徐亮都是每天8点上班,晚上工作到十点才回家,“一年在家也吃不上几顿饭,家里人也都习惯了。”这样一个闲不住的人,究竟做了什么呢?
敢为人先开办公关公司
和许多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出生、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从萌芽到发展的人一样,徐亮的成长过程镌刻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作为一个地道的温州人,徐亮骨子里有着温州人特有的闯荡天下、吃苦耐劳、不等不靠、敢为人先的性格。
1988年的温州,市场活跃、经济繁荣,各种新理念、新事物层出不穷。在一次聚会时,几位朋友提及北京、上海几个大城市出现了公关事务所,而温州尚无一家。这让有心做一番事业的徐亮听进了心里,温州是不是应该也开一家。抱着这样的想法,时年24岁的徐亮参加了温州大学开办的首个公关培训班。信念支撑着他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一面自学了解“公关”的相关知识,一面四处联系跑部门、办手续,最终于当年5月在温州市人民路的民房里,挂牌创立了了温州第一家公关事务所———温州联友公关事务所。
就这样,靠着敏锐的嗅觉和快速反应的能力,他带着七八个同样年轻的工作人员开始了“公关”生涯。从承包重组经营不善的舞厅到联合电视台办演讲赛,从承办人民广场展销会到举办模特大赛、选美大赛等等,“联友”成了当时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项目开工或办展会演出时的不二选择。凭借这个平台,徐亮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联友”也在温州做得风生水起,而徐亮也因此获得了“杂家”的别名。
说起自己这个运营至今的实体产业,徐亮颇为自豪,而在1995年,“联友”把全部利润捐给了希望工程。
经过多年的打拼,徐亮在温州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资源,这为他后来筹备温州市酒类行业协会、打造中国(温州)进口葡萄酒集散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组建温州酒类行业协会
靠着不畏艰难和敢于挑战、敢为人先的性格,徐亮在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后,并不安于现状,他努力寻求突破,因此与葡萄酒结缘开始“不务正业”。
据了解,温州的进口葡萄酒酒经历了几个时间段,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相对于国产葡萄酒的保守操作,进口葡萄酒因关税进一步降低及采取扁平化的操作,显现出了高性价比。
到2006年,法国卡思黛乐登陆温州,抢滩中高端国产葡萄酒市场,并一枝独秀。随着卡思黛乐的强势推进以及市场的深化,法国其他品牌的进口葡萄酒开始走亲民路线,从而广受消费者的追逐和青睐,风靡温州市场。至此,进口葡萄酒在温州开始推广开来。
而从2008年开始在温州人的酒桌上,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进口葡萄酒,进口葡萄酒在温州的风靡,让嗅觉灵敏的温州人马上发现了新的商机,温州街头瞬间出现大大小小几百家酒庄、名烟名酒行,进口葡萄酒逐渐成了温州人的投资新贵。“国内没有哪个城市能像温州这样,具备深厚的群众基础。”徐亮自豪地说。他口中的“群众基础”,既指从事葡萄酒销售的温商,也包括温州本地对葡萄酒强大的消费力。
徐亮坦言自己是一个爱操心的人,“虽然温州的葡萄酒市场异军突起,但就产业成熟度来说,我们仍然是个初来乍到的新手,市场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乱象。”如果这个新的市场在诞生之初,不把力量放在消费力量的培育和行业规范的建立上,价格风暴之后葡萄酒行业必将酿出一杯苦酒,这是徐亮感到担忧的情况。
出于促使并保障行业健康持续的良性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因此徐亮在2009年开始新的“挑战”,着手组建温州市酒类行业协会并出任协会秘书长。
“内外兼修”打造国际葡萄酒集散中心
凭着他的敢于挑战和奇思妙想,在葡萄酒市场上徐亮也做得得心应手。在2009至2011年温州葡萄酒市场最为“红火”的时候,他充分发挥了他“闲不住”的性格特点,趁着这段时间“内外兼修”。“内功”上,徐亮致力于把温州打造成中国进口葡萄酒集散中心,积极组织会员企业“走出去”,先后赴宁波、上海、广东、韩国、意大利等地考察学习,在扩大视野的同时也推动温州酒企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
在“外力”上,他积极与海关、工商、检验检疫等部门协调沟通,多方争取政策支持。2010年,徐亮代表协会向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温州)国际葡萄酒集散中心的设想和建议,得到了肯定。同时,温州进口葡萄酒市场也面临着“内忧外患”。
内忧上,一是在温州的进口葡萄酒市场中,大家都在各走各的路,各自建立仓储基地、物流体系,各自赴国内外推广品牌,这对单个企业来说消耗过大,对行业来说则容易导致重复建设,还有可能由于发力不均影响温州进口葡萄酒的整体形象。
二是到2011年之后,温州的进口葡萄酒市场开始降温,进入了发展低谷,温州的葡萄酒市场开始经历阵痛沉淀的过程。
而外患上,由于近年来宁波、上海、厦门等地政府部门连续推出优惠政策,温州市已有部分进口葡萄酒商将业务转入相应城市,直接影响行业集聚。
徐亮再一次坐不住了,苦思之后,他决定做品牌运营,用酒和文化引导消费,在相同的产品中用不同的附加服务寻求差异化经营……
为了推广“温籍”进口葡萄酒品牌,打造提升本土葡萄酒文化,徐亮还先后策划开展了首届温州国际葡萄酒文化节、温州品酒师大赛等活动,致力于进口葡萄酒产业的转型发展。
形势不等人。为此,2012年4月11日,温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公布“关于扶持建立中国(温州)国际葡萄酒交易集散中心的实施意见”。
同年,由温州市市政府主办、温州酒类行业协会承办的“首届全国酒类行业协会联谊会暨中国(国际)葡萄酒温州论坛”成功举办,使国内外众多酒商齐聚温州,共商酒行业的发展。
在记者采访当天,闲不住的徐亮还在和协会会员单位讨论如何整合协会资源,打造beplay好玩吗 平台,建立进口葡萄酒在温州市场的新型盈利模式。对于温州进口葡萄酒市场的未来,徐亮充满信心,“打造葡萄酒时尚产业,我们一直在努力”。
开展“贴标工程”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温州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晴雨表”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样板和窗口意义的市场,一年内酒庄倒闭了三分之二。因经营者众多、市场秩序不规范以及“舆论风波”,加上2013年受政府限制“三公消费”和大环境的影响,曾经受消费者追崇的进口葡萄酒迅速跌下神坛,葡萄酒量价双跌。温州进口葡萄酒市场遭受到严重的冲击。
为了让温州进口葡萄酒行业健康发展,闲不住的徐亮又开始了新的动作,一方面为温州酒商争取有关流通领域、入关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奔走,一方面与工商、商检、海关等相关政府机构加强监管,打击治理假冒伪劣、违法灌装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加强温州葡萄酒市场的诚信建设,树立温州进口葡萄酒的良好形象。
徐亮不仅是一名会长,还是一名维权战士。他认为做一名维权战士,既是在加强温州葡萄酒市场的诚信建设,更是在树立温州进口葡萄酒的良好形象。“一个企业要走得远,最重要的是要以诚为本。”这是徐亮信奉的经商之道,也是他努力推动行业发展践行的准则。
为此,徐亮积极与温州市食安委、经信委等政府部门沟通协调,最终促使上述部门联合,启动温州市“酒类诚信产品”贴标工程,以信息化手段打造温州进口葡萄酒的诚信产品形象。
“贴标工程启动在温州,但影响在全国市场,因为很多温州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进口酒由政府监督管理部门检测之后,由协会统一贴诚信标,再流向市场,让消费者树立起对温州贴标进口葡萄酒产品的信心,促进温州进口产品在各地的销售,逐步形成区域诚信品牌,扩大市场销售规模。”徐亮说,在他看来,既然做了就要秉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认真做,不可轻易乱贴诚信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