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圈内的朋友都在讨论一个话题,线上的进口葡萄酒爆款起量那么快,各路明星大神也都在卖自己品牌的葡萄酒,那对于我们这些手上有多个小众酒庄产品的贸易商来说,是不是生存空间越来越窄、营销成本越来越高?
确实,行业同仁们的这些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笔者认为我们也不必对目前的行业形势太过悲观。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变革期,进口葡萄酒市场也是在探索中前进的,目前并没有定式定论。
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是利他性的,也就是说与不同的朋友喝酒会有不同的选择,一定会考虑对方的感受。比如即使你是位屌丝,平时都喝网络上大卖的亲民爆款产品,但当你请重要领导或客户吃饭时,可能就会拿出有历史文化积淀的酒庄酒;如果你是位商务人士,日常工作应酬会喝中高档以上的酒,但当与家人亲戚小聚、与生活中的小伙伴们把酒言欢的时候,可能就会拿出更易饮更适口的大众化酒款。
中国酒文化是圆桌文化、共饮文化,不同场合不同朋友吃饭会有不同的酒款需求,尊重不同人的口味喜好、产区偏好等,都会带来不同的选择。其实笔者觉得这种消费文化就注定了不管是酒庄酒还是酒厂酒,都会有不同的消费人群。这些消费人群有时是交错叠加的,并不是说是有逼格的就只喝这一类酒庄酒,笔者相信与其他朋友打交道的时候也会去喝一些其他的流通品牌酒。这个我们不应该对立起来,中国市场足够大,有不同的消费者去选择他们喜欢的不同产品。
其实国外酒庄更多,他们的消费者也没有说一定要认准哪个酒庄的产品来喝,也是根据不同需求会有不同选择。另外一方面,就拿我们国内的啤酒行业来讲,我们到青岛了肯定是要喝青岛啤酒,到重庆了会喝山城啤酒,在济南可能会喝趵突泉。其实白酒更是这样,到四川了喝浓香型,到贵州喝酱香型,到山西喝清香型,很难说什么酒能够一统江湖。这也有点类似小吃,南京有鸭血鸡汤、东北有杀猪菜、成都有火锅,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而且不同的菜品我们需要不同的葡萄酒来搭配,中国市场太大了,走一路吃一路喝一路,这本来就是一场美食美酒之旅。
所以,我们完全不用去担心未来市场会被某一类爆款寡占,一定是百花齐放走差异化路线。现在有些从业人员把进口葡萄酒神秘成了小众逼格的玩物,笔者认为从营销传播角度来讲是不合适的。
现在进口葡萄酒最需要做的是缩短和消费者的距离,比如价格的亲民性、购买的便利性、选择的高辨识性等。进口葡萄酒未来一定是要品牌化发展,产品品牌化、标准化、亲民化的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主流,但,那些专业酒、特色酒也有自己的专属消费人群,这块市场会永远存在,但是其营销方式或许和流通品牌酒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