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省内二线,举步维艰
事实上,此次新一轮的行业回暖是渐回暖和分化回暖,并不是全面回暖。回暖主要集中在全国一线和二线的强势酒企身上,体现强者恒强的趋势。同时,行业已经由扩容性增长转变为挤压性增长,区域性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体现弱者恒弱的趋势。
就川酒板块来说,酒企之间两极分化的趋势比较明显。一方面,一线酒企已经开始阶段性回暖和恢复性增长;另一方面,不同于一线酒企的阶段性回暖,以红楼梦、叙府、古蔺潭酒、高洲、江口醇、小角楼等为代表二线酒企依然还在谷底挣扎,举步维艰。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外扩张难度颇大。首先,川酒二线酒企长期过度依赖基地市场,缺乏全国化布局;其次,川酒二线酒企众多,彼此内耗严重,无力外拓;最后,省外酒企构建了强大的区域壁垒,给予川酒二线酒企巨大的扩张压力。
二是,对内深受一线挤压。当前,行业正处于深层次的结构调整之中,川酒一线酒企纷纷实施“价格下移、渠道下移、组织下移”的三大结构下移策略,这就深度挤压了二线酒企的市场生存空间。
六、原酒企业,自有难产
就四川板块来说,原酒企业所占比例较大。目前四川全省各类白酒企业约5000家,其中约80%都是以原酒销售为主。但是,原酒企业一直存在的两个问题就是集中程度低和产能结构性过剩。尤其是在行业深度调整期,随着在下游酒企需求量的锐减,导致原酒交易数量大幅下滑,原酒库存也积压过大。这就给众多原酒企业带来了生存上的危机,甚至部分原酒企业已经在危机中倒闭。
事实上,原酒企业不能简单的满足于产业链最底端的生产制造。相反,原酒企业应该放大格局,积极布局产业链两端的自有产品研发和品牌营销。然而,目前大多数的原酒企业仍是强于酿酒技术,弱于产品销售,更别提品牌营销了。这就导致自己的原酒培育了许多省外白酒品牌,但是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却在市场上没有生存空间。究其本质,就是长期的制造型思维使得原酒企业缺乏针对消费者的品牌营销意识,以及在营销组织、渠道建设、市场运作等方面均存在致命缺陷。因此,原酒企业的自有产品很难在市场上形成气候。
七、七朵金花,觉醒大半
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剑南春、水井坊、沱牌以及丰谷7家川酒企业构成了川酒的“七朵金花”。在消费升级、中高端扩容、行业分化回暖的趋势下,在2016年,通过内外部调整,七朵金花已经觉醒大半,主导产品销售良好,库存大幅下降,价格稳中有升,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正增长。
例如,2016年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245.44亿元,同比增长13.32%;实现利润总额93.37亿元,同比增长12.67%。2016年前3季度泸州老窖实现营业收入58.80亿元,同比增长17%,利润总额19.75亿元,同比增长12.66%,预计全年完成85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0%;2016年剑南春营收首次突破80亿元,距离百亿俱乐部已经不远。目前郎酒已回到了发展的正常轨道,2016年销售业绩稳中有升。短期发展目标是2018年销售额达到100亿元,利润率保持20%以上。
八、川酒大军,浩荡向前
一方面,未来白酒行业的发展将会趋于集中化,品牌力将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强势品牌将垄断话语权和市场号召力。另一方面,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消费理念趋于向高品质和大品牌转变。在这个背景下,川酒凭借其长久以来的品质、品牌、以及中高端价位的认知,必将受益于行业发展红利,迎来新一轮发展风口,集体浩荡向前。以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为例:
一是,五粮液。2017 年是五粮液改革持续深入的一年,结合白酒行业发展和2016 年的经营情况,2017 年力争实现营业总收入和利润总额10%或以上增长。并制定了区域突破与品类突破的“两个百亿”的目标:率先实现一个区域(华东)营销突破100亿的战略目标;在全国酒企中率先实现系列酒突破100亿规模的战略目标。
二是,泸州老窖。2016年泸州老窖在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等经营指标均实现了高速增长。2017年开年,公司大单品销售额整体增幅超过60%,为全年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并提出要向“浓香国酒”的品牌高度、“白酒前三”的领军地与行业标杆的目标发起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