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不是一成不变;变革,不是一劳永逸;保护,不是生的法则;开放,不是死的沼泽;并购与被并购,不是千分的风险与万分的机会。固步自封还是激流勇进,这是不用问,你就能做出的明智选择!
酒业并购的大趋势,不可避免地来了!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外资进入中国名优白酒股权比例的限制已被取消,酒业并购领域的资本限制与政策保护已被“卸载”。一夜之间,中国酒业成了一个不设防的开放性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明姿态,敞开大门欢迎各种资本风云聚散,大杀四方!
面对这样历史性的时代转折,向来以传统自居的中国酒业,该如何应对与把握这种空前的压力与机会?
从行业层面来说,走出去与请进来,都是时不我待的抉择与责任,把好东西更大化地分享,把“中国的”变成“世界的”,才是“民族的”最佳皈依与走向。回避与装逼,都不是这个行业的未来。
从企业层面来说,做好自己的同时,接纳别人的长处,勤于自强自省,敢于接受挑战,正视困境与弱势的种种磨难,你才会是那个打不垮的“小强”。并购或被并购,只要是发展性的,又何乐不为?
我们每一个深爱这个行业的人,深爱中国酒文化的人,都要明白时代的脚步,总是踩在抱着过去做梦的人头上前进的。传统,不是一成不变;变革,不是一劳永逸;保护,不是生的法则;开放,不是死的沼泽;并购与被并购,不是千分的风险与万分的机会。固步自封还是激流勇进,这是不用问,你就能做出的明智选择!
从大咖言论看并购趋势
中国酒业到底是不是迎来了最好的并购机会?这一轮并购热和白酒上一个黄金十年时期发生的并购有什么不同?并购与被并购的双方利益诉求如何平衡?未来酒业并购的主力军到底在哪里?哪些企业最有可能成为被整合的对象?并购后期的整合到底哪些问题是拦路虎?
在中国酒业并购圈主办、《酒业财经》参与媒体支持的“中国首届酒业并购论坛”上,来自酒企、营销界、券商和投行的大咖言论,成为成都糖酒会期间可圈可点的行业思想盛筵。
两次延期挂牌而中途被“叫停”的沱牌集团国有股权转让流产,一度成为行业并购中的最大热点。白酒行业混改虽然暂时陷入迷途,但各方资本的热情并没有被完全浇灭,沱牌集团挂牌之后,绿地集团与平安保险尚相继接洽,资本的“白酒之心”,说不定正在滋生“白马之变”。
营销专家、行意互动商业管理机构董事长晋育峰:
“行业内的企业目前有资格有实力进行并购,有不少是国有控股企业,但他们能否并购,有时候不取决于自己,可能还受制于体制内的因素。”对并购的大环境做出这样的判断。白酒行业的”变脸“有三个纬度:1、格局之变,一线趋稳,二线及以下竞争强度提高,变数较大;2、整合之变,产业重组与并购路径逐步清晰,但合适的标的并不多;3、突围之变,七个方面创新,快速突围。总的来说,变脸为形,颜值为本。既要颜值爆表,还要学霸内涵,才能成就突围之路。
贵州国台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新:
天士力投资白酒标准就是选择资源型企业,战略长期投资,才是业外资本真正的产业投资。我们是先建工厂,再做市场,而不是只看市场不谈工厂。16年30亿,建了两个厂。机会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非是成本的问题。资本的真实意图,真干还是假干,我们天士力干过真干,既没有松鼠说得那么深,也绝对不是老牛说得那么浅。
中粮农业产业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朱国洋:
未来投资的主体,并购的主体以及未来去整合同业的主体将集中在这样几类企业当中。第一类我认为是有强大品牌力背书的;第二类是成功转型为快销品企业的酒企;第三类是在品类细分市场能深入挖掘,并能满足客户需求,能持续创新的酒企;第四类是坚守品质,深耕区域市场,深获本地消费者认同的品牌酒企;第五类是自身具有良好的团队,有创新能力,并能得到强大资本支撑的酒企。
酒业并购专家、海纳机构负责人吕咸逊:
在中国酒业并购论坛上认为有三个关键因素。“第一个是品牌,其是酒业的稀缺资源,应该买一个名酒。第二,市场是酒业的发展前提,第三团队是酒业并购的关键。”吕咸逊指出,从观念上来看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北京等都是主消费市场,在这些地方适合并购,在一些大的市场很容易做出业绩,所以并购的时候应该关注区域选择。
中粮集团进口酒事业部总经理李士祎:
想变成一个大的酒公司,一个品牌不够,需要几个品牌,一个国家不够的,需要几个国家,因为消费者的偏好不一样。要在国际上有作为是需要时间和积累的,特别是在人才、经营理念、国际网络,还有中国市场的把控。所有国际收购,现在能撬动的不是资本的力量,能撬动的是中国市场的力量。
中信证券的执行总经理、投资银行消费行业负责人耿欣:
在资本并购层面,并购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大类。从并购趋势上讲,上市的龙头酒企横向并购将成为一个主流的方向;从横向并购来讲,省内龙头企业成为并购买方的可能性较大,其中市占率较低的龙头企业并购的几率更大。
中酒网董事长赖劲宇:
我比较推崇国内并购,通过并购间接上市对我们更有利。多轮融资创始人容易被资本绑架,今年中酒网将采用并购方式完成上市。beplay好玩吗 上市路径通常有三种,其一为挂牌新三板等待转板机会,但A股上市太慢,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其二为赴港上市,但这市盈率太低,还不如估值;第三是境外上市。但酒是特殊商品,比如美国上市,对酒类不是特别认可,西方国家酒水网购没有成功的企业,国外上市对酒类beplay好玩吗 不是很认可。
海通证券首席分析师闻宏伟:
什么样的收购对象可以获得估值溢价,我们一定要看市占率的指标。这个指标分两个纬度,第一个是按照区域的纬度,这对一些区域性的白酒比较有意义,如果你在一个区域已经达到一个高市占率的水平,这样的公司应该获得更高的溢价;第二是从分价位来看,这个价位不是说你价位越高越好,而是在你的细分的价位段来看,你的市占率越高越好,你任何一个价格段都有机会,从我们对并购前线的认识与看法。在新常态下,人应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过去几年我们跟大家交流的时候,首谈三要素,产品、品牌、渠道,那时候很少讲人的价值。今天来看应该颠倒过来,因为在互联网浪潮下,我们过去关注的任何一个都有可能被颠覆,即便我们现在最关注的最大的白酒品牌,不一定五年以后还是比较常青的企业。如果我们再往后看,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充分,你现在很多已经有品牌、有产品,有渠道的企业你的增长还上不去,不靠人来激活,你怎么活下去?在激发改革的过程中,激发人的能动性已经成为非常明确的共识。
酒业并购的痛点在哪里?
五粮液是同业并购中比较早出手的白酒巨头。继2013年以2 .55亿元投资河北邯郸永不分梨酒业之后,五粮液再度以2.55亿元收购河南五谷春酒业。这两宗并购后的整合似乎已经初见成效。
“就并购而言,外资不进入就已经竞争激烈,现在最重要是看团队,资本只是底气。”
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对外合作部部长兼河南五谷春酒业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国强在中国首届酒业并购论坛上透露,“股东的满意度高达100%。”并购过程中,五粮液在品牌、质量、技术、管理、资金以及企业文化等都具备优势。在并购的战争中,团队是最重要的。
邯郸永不分梨股份公司2014年销售收入和利润为1.2亿和1233万元,而2013年则仅有503万元和亏损164万元。而河南五谷春酒业股份公司2014年8-12月的营收则从2013年同期的1.13亿元上升至1.8亿元,而利润从41万元上涨至1838万元。
“并购之后,虽然各股东方的目标一致,最大的难点在于各股东方理念的融合。”刘国强说,在整个过程中,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在理念、团队、管理模式、各项资源的融合都是难题,在五粮液前两宗并购中,五粮液派驻了三个人,董事长、财务总监、技术总监。这三个人可保证经营方向、资产安全和品质安全。并购以后的企业仍有大量原有的经营团队,这让双方理念、模式和运作手段方式急剧的冲突不可避免。
吕咸逊指出,在前期的几宗并购中,无论是维维并购贵州醇还是盈信投资并购高炉家,都遭遇过“团队乏力”的阵痛,对于并购方而言“产品”和“渠道”的操盘手最重要。酒业并购的三个关键评估,第一个品牌是酒业的稀缺资源,第二市场是酒业的发展前提,第三团队是酒业并购的关键。他认为品牌是酒业的稀缺资源,最有价值的并购标的应该具有“三亿元以上的规模、30年以上的历史、100口以上窖池”。市场是酒业的发展前提,白酒有很强的区域性,市场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从观念上来看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北京等都是主消费市场,在这些地方适合并购,在一些大的市场很容易做出业绩来,并购时应该关注区域选择。
资本大鳄联想控股以及国际酒业巨头帝亚吉欧等对白酒的并购围猎,至今并未见到经典的案例与举措,主要归咎于体制联动的失灵与用人机制的呆板无变。无论并购的白酒企业资质有多好,在后续运营中,更多依赖于团队的协作,才能有所建树。
啤酒并购给白酒带来哪些启示?
对白酒行业而言,并购浪潮才刚刚启动,但并购在啤酒这个酒水细分品类基本上已经完成。beplay正规 显示,2014年中国啤酒市场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燕京、嘉士伯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4.1%、15.6%、15.1%、10.8%和5.1%,五大啤酒巨头的市场份额已经高达70.7%。啤酒并购已让行业高度集约化。
在啤酒行业这个“集约化”进程中,2004年百威英博以55亿迅速拿下哈啤99%以上的股权;2006年,百威英博用半年即以58 .86亿元吞下雪津啤酒全部股权;而2013年华润雪花在半年内以53 .8亿元迎娶金威。而嘉士伯不惜以超过80亿元的价格、用超过10年的时间,逐步拿下重啤集团的啤酒资产以及将重啤股份的持股比例提升到60%。
从1984年江苏连云港啤酒厂和日本三得利啤酒公司合资成立江苏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获得第一笔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开始,至1996年底已有47家外资投资了92个啤酒厂,2000年之后,啤酒行业出现第二轮投资潮,国内和国际资本齐头并进。目前外资格局:百威英博、嘉士伯两大集团居领先地位,朝日、喜力和三得利等有少数资本参股的啤酒企业。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指出,一直以来,规模扩张的途径无非三种:兼并、新建、改扩建。虽然随着啤酒行业可收购的企业数量减少,并购已经不再是扩张最主要的手段,但从扩张的效率来看,并购仍是最快捷也是最为有效的首选手段。
啤酒的并购扩张对白酒应该有所启示:进入啤酒业,资本是底气、品牌是底蕴,在此基础上现又衍生出第三个要素,那就是规模。现阶段规模最为重要,规模是啤酒企业竞争的筹码,这是推动啤酒业并购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并购彻底颠覆了中国啤酒行业的格局,除了5大品牌占据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之外,啤酒行业企业数在剧烈收缩。据何勇提供的行业数字,2000年国内有428家啤酒企业,但2014年仅剩下110家。
白酒与啤酒是否会出现相似的行业发展之路?何勇认为“啤酒的酿造工艺是世界通畅性的,产品容易形成同质化,而白酒则是香型各异,产品差异性相对较大。这让两者的盈利水平出现明显分化,前者同质化竞争下盈利水平低下,而白酒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特有的饮酒文化支撑了白酒行业的利润。”
而独具地方风味的白酒,恰恰是它难以替代的原产地特色,成就了它的行业价值与价格。2013年啤酒整个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14.1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利润125.81亿元,同比增长21.5%。而2013年贵州茅台一家企业营收309.22亿,但净利润却高达151亿。两个行业的对比,意味着白酒企业的并购路径与方式,难以像啤酒企业一样大踏步高歌猛进。
相对业内、业外资本,外资进入白酒行业的难度更大。啤酒的产业开放度比较高,是资本推动型,进入门槛比较低,而且对并购、新建没有特别的政策,白酒产业的开放度相对比较低,虽然目录开放了对名优白酒企业的控股权,但新建是不允许的,改扩建虽然没有明确的限制,但也没有明目张胆扩建的说法,因此不被鼓励。此外,白酒行业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对外来文化形成了看不见的行业壁垒。
朱国洋指出,横向并购对于白酒、红酒、啤酒其价值有很大的不同,规模效应及协同效应也有着显著不同。多数白酒、红酒具有精神消费品属性,个性化差异很大,对这种属性的准确把握是白酒、红酒能够并购成功发挥价值的先决条件,而啤酒则更多体现工业品、快消品属性。
啤酒外来先进文化容易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中国独有的白酒文化则对外来文化形成了阻隔。白酒行业和啤酒行业在并购扩张方面也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直接决定了资本进入的活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