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者”到底适应什么?当然是适应环境。
然而,在很多时候,我们在营销领域却很少讲适应环境。这是因为我们环境变化有两种状态:一是渐变的量变过程;二是突变的质变过程。
如果环境处于突变,那么就不是个体之间竞争,而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与环境之间的融合问题,是适者生存的问题。
断裂时代,就是环境突变的时代。
方向大于方法
方向大于方法。每当转型时刻,我们就会搬出这句话。路走错了,走得越远,损失越大。
现在,是时候再次搬出这句话了。
一个台商回台湾,在凤凰网写了篇文章,大意好像是“回到了原始社会”。在大陆,一切都通过手机支付完成,而在台湾却还是需要在柜台前排队。这个时候,自豪“排队很文明”有什么用呢?
在一个落后的方式上下足了功夫,只会离新东西越来越远。当然,我不是指责“排队文明”。
这个时代,有人陶醉在过去文明的极致,有人在开创新文明。优劣立见。
打通新的轨道是关键
在“做大做强”的思维模式下,每年给自己定个增长目标,好像已经约定俗成,没有例外。
但如果在原有的“大而强”轨道上没有意义,我们还要做大做强吗?似乎很少有人想过这个问题。
甚至可以说,企业已经被做大做强“绑架”了。
最近,销售额下滑的企业不少,包括行业龙头。销量下滑了,就要从其它渠道找增量,包括进入其它行业。这就是企业长久以来形成的增长惯性。用一句曾经很熟悉的话讲就是:只管埋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
对企业的增长惯性,该反思反思了。在一个新的文明环境下,如果传统的轨道没有意义,那么增长不会让传统轨道变得有意义。
在一个新文明诞生的时代,打通新的轨道才是关键,这就是转型比增长更重要。
当然,文明的规模不是一天完成的,但终究是要完成的。这个过渡阶段,就是双轨制时期。传统的不能丢,新的要开始做。在传统的轨道上运营,为找到新的增长途径赢得时间,
新文明到来时如何转型?
在新文明到来时,怎么转型?这是一门艺术,毕竟转型不同于创业。
过去,柳传志曾经提出“转大弯”的说法。如果原来有足够大的规模,那么转型就必须“转大弯”。然而,“转大弯”仍然脱离不了原有的轨道。
现在所需要的转型,是另起炉灶,“把行业重做一遍。”当新的领域成长起来后,再逐步弱化原来的领域。
另起炉灶,首先是探索方向。由于现在的行业转型,早已跨越原来的产业方向,所以,下列几个关键词对转型特别重要。
一是跨界。特别是与IT技术跨界,与互联网跨界。通过跨界的碰撞找到未来的方向。
二是平台或生态圈。未来的企业不是高度组织化的,而是平台(生态圈)+个体,建立新平台,为个体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三是把公司变成“投资主体”。无论内部或外部,对那些符合未来方向但缺乏资金的创业者(或内部创业者)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