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55年,刚跨过建厂以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贵州安酒在全国第一届酿酒会议上,与茅台一起摘得“甲级酒”。于是,安酒在声名大振的大好势头下将目光瞄向了海外。而当年专用于出口的商标——“飞天”被吸入白酒行业,由此拉开了一段属于白酒“飞天”的传奇序幕,安酒也开启了“飞天”之路。不管是“飞天”安酒的风光无限,亦或是“贵州老八大”的盛况,均是安酒历史进程浓墨重彩的印记。
1963年贵州首届“贵州名酒”评比现场气氛严肃而凝重。评审面前,一杯杯白酒轮番上桌,酒香四溢。这些酒,源自全国各地,有的来自商店货架,有的取自酒厂车间。为确保公正,评委们只能就酒论酒,不能交换意见;每次试酒都要歇上一歇,不得进食有碍味觉的食物。
这场评比评出的8个省优白酒,获得了“贵州名酒”称号。后来,这8瓶酒被酒民合称为“贵州老八大”,一直流传至今,贵州安酒便位列其中。
消息传回安酒厂,酒厂上下一片沸腾。庆功会上,时任厂领导十分激动:“同志们,我们用双手为安酒的发展树立起一个新的里程碑,来日方长,我们还要向‘国优’进军。”
酒厂之外,“贵州老八大”名气也由此打响。“酒香不怕巷子深”,安酒这坛“开甑半城香”的美酒,已香飘万里。
“飞天”安酒出海记
1958年,安酒厂一张简易的办公桌旁,厂领导召开了一场“诸葛亮会议”,讨论如何将安酒销往国外。
彼时,贵州安酒刚跨过建厂以来第一个“五年计划”生产浪潮,并在1955年全国第一届酿酒会议上,与茅台一起摘得“甲级酒”,其中,贵州安酒两款产品分别被评定为甲等级第8名和第17名。
获得“甲级酒”后,为了进一步打开安酒知名度,厂领导在“诸葛亮会议”上当机立断,决定寻找机会潜龙出海。
机会恰好来了。就在安酒厂寻求潜龙出海时,1958年,为打开国际市场,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设计了一款外销酒商标——飞天,这个商标在当时专门用于出口。
“飞天”意象最初来自于敦煌壁画“飞天献酒”,寄托了酒企对于国门之外的无限愿景。图案为两个飞仙捧一盏金爵酒杯,寓意传香颂乐,是中国酒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完美结合。
“飞天”商标敲定后,包括茅台、安酒等在内的不少名酒,开始走上“飞天”之路。1958年的广交会,成为安酒“飞天”之路的开端。
用于出口的“飞天”安酒
1958年春,第三届广交会上,19岁的布依族青年王芳喜,有些拘谨的站在会场中间。他手戴租来的手表,身着租来的西装,肩上却背负着安酒厂交托给他的重任。
为了广交会之行,王芳喜特意临时置办了身和外商打交道的行头,以免外销遇冷。但没想到,“飞天”安酒迅速在会上走俏,港商、外商的订单应接不暇,后因数量有限,只得提前收兵。
有位港商称赞:“安酒一杯入口,回味终身难忘。”安酒一炮走红后,迅速打开海外市场,此后,安酒在中国香港和东南亚等地畅销。事实上,飞出国门的安酒,在国内同样备受关注。
从“省优”到“国优”,安酒的名酒进阶之路
上世纪60年代初期,各行各业唱响“四个现代化”主旋律,白酒产业也赶上推陈出新的建设浪潮。
1963年,在夺得首届“贵州名酒”称号后,时任安酒厂厂长亲自带队,远赴外地取经,学习革新工艺。取经归来后,安酒人干劲十足,顾不上休息,就召开决策会,打算取创新操作法之长,补安酒传统工艺之短。
此后,贵州安酒不断改进工艺提升品质。1979年、1983年,贵州省又相继举办两届“贵州名酒”评比活动,贵州安酒一直都榜上有名。
贵州安酒与茅台位列“贵州老八大”
时间来到上世纪80年代,贵州安酒在工艺革新上又迈开新步子,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科学勾兑方法,使安酒酒体口感醇厚,回味无穷。
1986年,上世纪贵州最后一次“贵州名酒”评比落幕。这也是历届贵州名酒评选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泛的一次。
这次评选从4月开始,先由各地市州组织评比推荐,并经各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最后共推荐出70种酒参加全省评比。由于参加评选品牌众多,评比程序更加严格、谨慎,评选活动持续数月才宣告结束。贵州安酒从众多竞争产品中脱颖而出,与茅台等一起荣获贵州省第四届名酒评比“金樽奖”。
至此,共举办四届的“贵州名酒”评选,圆满落下帷幕,在名酒之乡贵州,仅茅台、贵州安酒等几个品牌蝉联此殊荣。
就在三年后,贵州安酒再一次迎来高光时刻。1989年11月,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在安徽合肥举办,这是国内名酒标杆比拼的顶级赛事。
1989年,贵州安酒被评为“国家优质酒”
国家质量奖审定委员会从全国参评样品中,审定出“国家优质酒”53种,这也就是后来行业内俗称的“五十三国优”,这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是对产品品质的权威认可。至此,贵州安酒成为“五十三国优”之一。安酒厂在1963年提出的“向‘国优’进军”的目标也终于实现。
从发展轨迹来看,无论是“贵州名酒”还是“国家优质酒”,这批穿越历史的名酒,均已成为白酒领域的中流砥柱。时至今日,安酒仍然能瞬间唤回无数消费者的时代记忆,是真正的历史名酒代表,这于安酒本身而言,将转化成品牌内核的组成基因,成为安酒驰骋新时代的有利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