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财经》:准确表述,金徽酒是一个个案,而不是一种现象。因为行业中有如此定力与潜力的企业,委实难见左右。我写下这个不是游记的游记,但能为行业发展中的企业,提供一个可资借鉴或向左向右看齐的样本,便是一种奢望与欣慰。
七月流火,遇酒成缘。我和西安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木南老师一行四人的“金徽之约”,开始于我与成都的同事沿着蜀道呼啸而来……
陇南,金徽传奇之地
对于甘肃陇南这个地方,以前只是在史书、兵书、诗书中有所听闻。而印象是苍凉而荒凉的。那里的树木土地,那里的山川河流,那里的天空云朵,以及花儿、草儿、风儿,在心里的感知,都是硬硬的。
到了金徽,我感觉自己不会写文章了。就像调皮的学生见到了严肃的老师,气敛心肃。此行,不像游览,倒像洗脑。
一进金徽酒厂,人似乎一下子审美爆棚,主次失据,无论从大处着眼,还是从小处落笔,那种发自内心的欣赏之情与欣喜之异,仿佛找不到合适的安放和排序。这不是虚拟的矫情,而是真实的震撼!
当你全然打破了贯有的认知,面对一个短短几年时间傲立酒业江湖的“生面孔”,而它厂里的一切却是那么的“前瞻与滞后”,你就无法掩饰自己的欣喜情色了。
走进金徽,酒未沾唇,就这样被征服!
对于我这个靠笔吃饭的人来说,此时只有汹湧而来的诗绪,在不羁不忌的左右纵横之中,汪洋恣意地一泻千里……
金徽醉史
青泥何盘盘,金徽醉阑珊。
李白笔下月,吴玠盔上坛。
蜀道通吴楚,陇上见江南。
羊尊祈福鼎,银杏正天干。
花开奉四季,酒倾献一端。
怀古青云驿,马啸仙人关。
嘉陵对天饮,薪火抱江传。
登临谁人会,酒海汉唐酣。
推杯秦岭醉,拂袖明月还。
此处人间幸,抱拳即青山。
我之所以说金徽酒“前瞻”,是因为它的理念高瞻,带动了生产、经营、管理的前瞻;我之所以说金徽酒“滞后”,是因为它的生态滞后,抑制了环境、市场、心态的喧嚣。才有了如此难能可贵的“企业原创”。
前瞻,不是一日之功
徽县这个地名,我想大多数人,不会把它归结于甘肃。去了见了之后,我不愿意把它归结于甘肃,因为它明明是我的江南。
陇上江南,这么诗意而气派的名字,原本梦里可存,却现实真见。
金徽酒的开山立鼎,始于亚特集团收购徽县酒厂。彼时,徽县酒厂濒临破产,而在当地效益最好的亚特集团,却充当了勇敢的接盘侠;此时,金徽酒经过十年的规范管理,让酒厂奇迹般的脱胎换骨,成了一飞冲天的“西北之鹰”。
2016年,金徽酒销售额达15亿,未来中期战略要实现50亿,这样的加速度,不是凭空臆想所能企及的。
金徽酒的前瞻,来源于亚特集团董事长李明的胸怀与格局。
他的治企之道,不在于一朝一夕的得失。他的主业是矿,可他的矿山先进到全部在地下完成,生态不仅没有破坏,还建设得蓬勃向好锦上添花,矿山所在地的人们,都以他为荣,以企为荣。收购徽县酒厂的大投入与大规划,几乎都是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而短视的企业,是万万做不到的。
他的用人之道,在于信任与同行,他本身不懂酒业江湖,但舍得授权董事长周志刚,从不过问具体事务,信任成了他与之同行的理想通行证,反而所向必达。
他的投资之道,不是惟一的赚钱,而是值得投资的事业。为了事业有成,他不吝自己有失。他认为,把企业的盘子做稳做强,钱到时自己会来。
他的分享之道,不要问别人如何如何,你就能从金徽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感受得到。争做金徽人,乐做金徽人,在陇南,已是一个现象。只要是金徽酒厂的员工,就可以拎包入住员工公寓,所有物业费水电费厂里承当,孩子免费上幼儿园,员工一年四季四套衣服不用买,员工婚庆生日人人有礼,上班一日三餐不用花钱,春节每个员工的父母都能收到两千年金,员工老人过世还能收到厂里送的十个花圈……你没有看错,这是金徽酒的共产主义现实生活。作为员工,你只要好好上班就行了!
滯后,不是一念之得
金徽酒的“滞后”,说不清是无为而治,还是金石为开,反正,不是随便一个企业都能学得来的。
徜徉于金徽酒厂,在这块群山夹带的平川之中,你丝毫感受不到甘肃的肃杀之气,而是满心满眼的江南之春。
放眼四顾,厂区规划井然的格局,竟然没有一点西北的落后之嫌,反倒生出抱朴归真的田园之象。
园林绿化的人性化设计,时尚化的博物馆建筑,共享化的开放式广场,以老字号命名的横纵厂道,科技之光规制之下的车间,管理无处不见其微的匠心,赫然呈现的国家文物酒海阵列……
所有这一切,都不是这个浮躁社会的一念之得。如果没有“人为滞后”的守望,金徽这片净土,充其量是市场经济之下的一片乐土。
金徽酒副总廖结兵与记者交流时说,其实金徽酒是内紧外松的高度流程化管理,整个厂区的卫生干净如新,所有车间不见积尘,循环水回归花草树木,以及池塘中的鱼,都是系统管理的综合成效。向前看,是金徽酒的目光所及之能。
现代企业,到底应该怎么传承?我建议不了解自己的你,可以去金徽酒厂走一走看一看,尤其是企业家。
中国酒业的浮躁,尤其是有些白酒企业的急功近利,是社会大众一直质疑的行业之痛。如何才能在反思中反省,是企业跨越自我的大修行。
虽然企业的发展,会受制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但是控制自己的眼前欲望,把利益的目光放远一点,金徽酒这个酒业江湖的“生面孔”,绝对已经是这个行业的榜样。
把游记写成了思考,这是我第一次“文不对题”,但我愿意,真的!
文化,不是一个面子
之前对去金徽有所疑虑的木南老师,对我说的第一句总结是:不虚此行。并现场挥毫而题:青泥蕴古风,金徽醉天香!
这个对文化、书法、宗教、民俗、馆藏等有着诸多研究的博览方家,对金徽酒的认知,佩服得连连称好。
在参观金徽酒海仓库之时,被眼前排列成势的明代木酒海给震住了。面对这些国家级一、二、三级文物,他似乎遇到知己,兴奋到一定要把自己珍藏的民国铜锁捐献出来,让它与酒海成为“绝配”。他说,这么好的东西,我的锁算是有了最好的归宿。
金徽酒博物馆的90后女馆长,对一块关于李白“青泥何盘盘”与蜀道重修的勒碑讲述,亦让我们大开眼界。不用心用情,导游的讲解是无法超然于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