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百威英博和SAB米勒而言,9月28日又是一个里程碑。SAB米勒股东通过了百威英博总价超1000亿美元(790亿英镑)的收购方案。在全球各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了同意这桩“亲事”的情况下,我们终于可以说,啤酒界的巨无霸就此诞生。
将近一年的跌宕剧情
这桩“世纪大并购”从2015年11月11日对外宣布开始,轰轰烈烈上演了一年。主编先带大家回顾一下几个关键时间点。
2016年2月10日:朝日集团提出收购SAB米勒欧洲资产,包括Peroni,Grolsch和Meantime品牌和业务
2016年3月2日:华润啤酒16亿美元收购SAB米勒所持49%雪花股份
2016年5月24日:欧洲监管部门批准并购交易
2016年6月30日:南非监管部门批准并购交易
2016年7月20日:美国司法部门批准并购交易
2016月7月26日:百威英博进一步提高对SAB米勒的报价
2016年7月29日:中国商务部门批准并购交易
2016年8月4日:百威英博宣布新公司的架构和领导团队
交易正式完成还要等到10月10日。10月11日,新公司将在布鲁塞尔证券交易所上市,并在纽约、南非和墨西哥次级上市。
新公司仍叫百威英博
百威英博的官方资料显示,合并后的公司仍然叫AB InBev,即百威英博,不过原来的老鹰logo已经从资料上消失了。对于新公司名字丝毫没有SAB米勒的痕迹,SAB米勒的主席似乎有些失望:“百威英博已经为收购公司支付了全价,他们怎样处理公司都可以,他们爱叫什么叫什么。人生就是这样的,无所谓。”
双方合并后,将缔造全球领先的消费品公司。从营收来看,以550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五,仅次于雀巢、宝洁、百事、联合利华。从EBITDA来看,新公司以210亿美元排名全球首位。
而“吃掉”SAB米勒之后,百威英博终于得偿所愿,加强了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等新兴市场的业务布局。新公司营收中的33%来自拉美、29%来自北美、14%来自亚太、9%来自非洲、8%来自欧洲、7%来自墨西哥。不断下滑的北美市场终于可以松一小口气了。《华尔街日报》表示,新公司将坐拥全球啤酒行业约46%的利润和27%的销量。
此外,新的品牌家族也再一次壮大了。不过分析师表示,即便如此,百威英博仍然面临着消费者口味转变以及成熟市场精酿啤酒的冲击。
合并后公司将分成9个业务大区,全球总部位于比利时鲁汶,全球管理职能办公室位于美国纽约。
延伸阅读:
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总部位于比利时鲁汶。百威英博是全球领先的酿酒制造商,也是全球五大消费品公司之一。作为一家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销售为推动力的大型公司,百威英博旗下经营着300多个品牌,其中包括百威、时代(Stella Artois)、贝克啤酒等全球旗舰品牌;此外,公司拥有Grupo Modelo公司50%的股份。Grupo Modelo是墨西哥领先的啤酒制造商,也是科罗娜啤酒品牌所有者。
而南非米勒(SABMiller)从事大规模的啤酒和其他饮料的生产和销售,业务遍及世界五大洲,在40多个国家里拥有一百多个啤酒厂,一百五十多个啤酒品牌,年啤酒销量达1890万吨。
百威英博已形成了啤酒行业中最快的分销网络,南非米勒的则排名第二。但这两大网络并没出现太多的重叠:百威英博主攻西方、亚洲及拉丁美洲北部市场;然而南非米勒的主要市场则分布在南美洲和非洲。两者合并后的公司届时能将这两家公司各自的品牌引入各自的分销网络中。
分销方式仍然是这个行业的重要因素,但是更重要的却是啤酒的产品质量。手工酿造的发展已成为啤酒行业中最主要的增长驱动力。高质量、高价位啤酒也越来越受欢迎。从整体来看,美国去年的啤酒销量与上一年基本持平,但手工酿造啤酒的销量却增长了18%。
手工酿酒商与百威英博、南非米勒这样的啤酒制造巨头有着复杂的关联性。一方面,后者的产品被视为低档的冷冻饮品;另一方面,啤酒制造巨头手握手工酿造啤酒能否实现广泛分销的生杀大权。
两大啤酒制造巨头的合并对手工酿酒业的影响无处不在。合并后的公司将可以更有力地控制啤酒分销网络,那些想打入新市场的手工酿酒商将几乎无可避免地需与它进行较量,而且手工酿酒商可能并不愿意接受其准入条件。另一方面,对收购方而言,一个啤酒品牌的品牌价值很大程度上由收购方的品牌推广成效决定。最大的啤酒分销网络的形成也许会令收购后形成的公司在收购手工酿酒品牌时的价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