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名酒的产业价值
在宋书玉看来,浓香白酒在工艺和历史文化上的相通之处都属于大同,而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酿酒技术、不同的酿酒微生态,使得众多浓香白酒企业虽然同为浓香,风格和品质却各有差异。
在过去五届国家名酒评比中,浓香型白酒以其多样风格和独特品质连续多次占据国家名酒队伍的半壁江山。从历届国家名酒评比的结果中,也能直观感受到浓香名酒的品质优势和产业价值。
在1952年首届全国评酒会评出的四大名酒中,浓香型占其中之一(泸州老窖特曲),比例为25%;
1963年第二届评选出的老八大名酒,浓香型有4个(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比例提升至50%;
1979年的国家名酒评比是浓香名酒大放异彩的一届,评出的8个名酒中,浓香型占5个(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酒、洋河大曲、泸州老窖特曲),比例高达62%;
1984年第四届评出的十三种名酒中,浓香型有7个(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双沟大曲),比例为54%;
1989年第五届评出的十七大名酒中,浓香型为9个(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双沟大曲、宋河粮液、沱牌曲酒),比例为53%。
连续多年的压倒性优势,显示出浓香白酒在中国白酒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应该说,无论是从自身的稀缺价值,或是从其产业价值来看,浓香白酒都处于价值高地。然而,当前市场上对于浓香白酒特别是名酒的价值认知,却与其产业地位不够匹配,这也是浓香巨头此次“合谋”的原因所在。
建立新时代的价值认同
如何重新建立浓香白酒在中国高端消费群体中的价值认知?宋书玉认为,浓香白酒首先需要在标准化体系和浓香型白酒的品质表达上做好功课。
“浓香型白酒在普及推广上有许多创新的表达方式,比如五粮液的五粮液和尖庄,品牌档次非常清晰,在这些创新表达的同时我们没有做好一件事情,就是内在质量等级的划分不够清晰。我们希望通过行业标签、标准的制定来更加清晰地表达所有白酒的质量等级概念,让消费者通过名称、标签、标注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产品的质量等级,这是我们未来需要做好的事情。”
宋书玉还认为,浓香型白酒在文化传播方面需要“化简为繁”,运用精准的语言将浓香白酒的独特价值传递给消费者。
“国外的大部分烈酒酿造周期一般不超过60小时,风味形成主要是后天与容器的接触、储存形成特有的风味,也就是国外的酒千言彰显其精华,但在文化传播上用了千言万语,我们是万言难道其玄妙,但在表达上只用了两个字‘干杯’。独特的生态、酿酒工艺、酿酒微生物构成了我们最复杂的工艺、最长的发酵期、成本最高、对人的感官冲击最丰富,但在表达上却最为凝练,这真的需要我们反思。”
在宋书玉看来,伴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做好文化表达外,还要把酿好酒的理念付诸于酿酒过程,转化为市场语言,将原来对产量和效益的追求,升级为以风味和健康为导向,用心不计代价,用工不计成本,用时不计最远,并把这些翻译成品牌故事,让消费者了解和认同我们的理念,爱上我们所酿的好酒。
他还认为,浓香白酒在高品质、低酒度的品质表达方面拥有独特的技术优势,符合未来消费者的需求,也符合国际化需求。
路径和方法有了,接下来就看行动。减少内耗,合力发声,浓香巨头们当前达成的共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不仅关系到浓香白酒的消费前景,对中国白酒产业而言,或许未来也将打开一个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