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说说行业对光瓶白酒的八大误解。
一、光瓶酒只专属于低端酒,等于低利润。事实是在一般人眼中,光瓶酒是低端酒的化身。但是现在超高线光瓶出现了,这一点也得到了不一样的印证,比方说李渡的1915卖的好,300多元;玉泉丰洋酒卖到200多元,都属于光瓶酒。红星的品鉴卖到180元。高线光瓶的兴起,红星和牛栏山相继推出30元左右的光瓶酒,洋河也推出了洋河小曲,泸州老窖的头曲光瓶当年达到60~80元,而销售额达到了近十亿元,光瓶酒的价格不一定是10元、15元的专属。另一方面来说,光瓶酒的利润率并不低,在单件、单瓶上的利润比盒酒低,如两个产品,一个销售10元,一个销售100元,前者卖一瓶能挣1.5元,后者卖一瓶能挣12元,显然后者单瓶的利润是前者的8倍,然而前者的利润率却比后者高出25%,也就是说同样销售1000万,厂家经营10元/瓶的中低端白酒却比经营100元/瓶的中高档白酒多挣30万元。
现象二:光瓶酒的消费群仅限于民工与下岗职工。事实是通过“小二”、“白牛”、“小刀”的消费群体、消费场合观察,消费人群已经进入泛阶层,更多的80后、90后,甚至一些老板,在私下里也开始消费小酒,消费高线光瓶。光瓶酒价格上的“矮化”,并不代表其价值上的低端化,并不一定与收入配衬。白酒除了在消费理化价值,还在消费品牌价值、情感价值,价格与价值上对称的光瓶酒一定不是优秀的光瓶酒品牌。光瓶酒的最高境界是让你的品牌泛阶层化。,这一点二锅头就做到了,在北京很多开着宝马、奔驰的也拿了白牛二和红星蓝瓶来喝。这就是品牌和品牌价值的不同。
现象三:光瓶酒的大幅发展必须有税收优惠。事实是税收优惠不是救命稻草,光瓶酒的价格带已经随着消费升级放宽,能够通过定价缓解;税收优惠不具备持续性,不能作为长期依赖。特别是高线光瓶的出现,未来三四年,30~40元的光瓶酒马上要成为主流,这时候税收优惠已经不是壁垒了,也不是长久之计。
现象四:光瓶酒拉低整体品牌形象。事实是奔驰有smart,宝马有mini-cooper,并没有影响二者的品牌定位。规避拉低品牌形象风险的方法有很多,除了通过副品牌策略采取有效区隔定位以外,还可以通过新开发品牌,进行企业品牌作为背书等等形式来规避。也就是说不同价位的品牌,不同价位的产品可以用主副品牌来解决,或者用独立品牌来解决。
现象五:光瓶酒就是做流通。事实是光瓶酒的渠道运作已经细分化、体统化,其中龙江家园、老村长、三井小刀无不是系统化运营结果,对于整体品牌的运作周期中,商超、酒店、便利超市发挥着不同的职能,做流通是结果呈现状态,而不是过程状态,与盒装酒的运作状态相似。
现象六:光瓶酒必须有促销。促销是手段,促销的作用应该永葆渠道青春,通过保持渠道的经营积极性,提高产品生命力,而不是持久地通过促销只会让产品死于促销。促销如果变成癌症拿不下去是有问题的。红星大小二、泸州老窖二曲都不需要消费者促销而靠品牌拉动,三井小刀也不需要消费者促销,东北酒龙江家园、小村外等等也需要进行品牌化转型,传统的促销已经在减项,需要用消费者互动、线上、新媒体去拉动消费,才能走的长远。
现象七:中低端酒品牌运作就是做终端生动化。事实是牛栏山采取产品突破、控量控价、优势区域发力的产品和渠道策略塑造了光瓶酒品牌;红星通过蓝柔来实现产品升级、品牌概念升级从而激活老品牌、新价位段的生命力;小刀、龙江家园、小村外通过品牌与渠道双核营销取得突破。做光瓶酒不仅仅是生动化,现在是一个系统,你的品牌、产品、价位、促销、推广、组织都要陪衬和创新,才能够成功。
现象八:中低端酒是补充产品,应先中高端,后中低端。事实是定义为补充产品就是非主力产品,就缺乏发展规划,一定会被价位段专业主流品牌挤垮。在行业整合大势下,“先中高端,后中低端”是一种惯性思维,我前两节也讲过光瓶酒是一种战略,他对于百亿企业来说,可以释放产能,对升级和区域白酒龙头来说,是销量的有力补充,对于东北酒来说,一些专业价格段和中小型企业想突围来说,它是你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