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下午时分,茅台集团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关于“华洋资本花50亿买3万吨茅台基酒”内容的公告声明称,茅台酒股份公司和华洋资本未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更没有签署拟购买"茅台基酒"的标的的协议,强调茅台从不对外销售“茅台基酒”,并提醒投资人和消费者,茅台镇上其他酒企所生产基酒,有别于"茅台基酒"。
其实,所谓的“华洋资本购买茅台基酒”的消息,最初来自于相关媒体发布的《花50亿买了3万吨茅台基酒,华洋资本这是下的什么棋》的一篇报道,随后有新浪财经、中国财经等网站进行转载。让小编好奇的是,为什么这则消息会瞬间引发行业如此高的关注,甚至在大众消费者中间都造成极强的话题效应呢?
其实我们对于这次“被爆炒”的茅台基酒事件有这样的发现:
1、“茅台自己卖基酒”可能性有多高?首先看数字说话,茅台集团从2013年到2015年的基酒产量分别为38452吨、38745吨、32179吨,可以说茅台自己用都不够,何来对外销售呢?再有,茅台出于保证自身产品品质考量,对于“茅台基酒”始终不对外销售的;还有就是50亿、3万吨的数字核算,这样的茅台基酒价值多少,各位想必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2、“茅台镇基酒”擦边球效应。行业内都知道,茅台镇酒企数量不在少数,伴随酒业持续深度调整,当地不少小酒企面临洗牌困境,因此他们出于经营业绩、产能消化等因素考虑,通过借助“茅台”的品牌影响打擦边球,对自有基酒进行外销。
3、行业本身的“热点”心态和过度关注。近来,茅台价格一路看涨的势头着实让行业眼热,而且茅台本身又极具关注点和话题性,因此无论是行业媒体、酒业同行,还是业外投资人、利益相关方,也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出发,“占茅台的光”、“挖茅台的料”都对于“基酒事件”的过度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效果。
4、公众对于“茅台”和“茅台镇”混淆不清,缺乏足够认知。“收购基酒”的消息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茅台品牌实力强大,但消费者又对茅台认识不足,所以一沾“茅台”字眼的新闻本身就足够抓人眼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酒企自身在品牌宣传、消费者培育工作上存在不足,大众没办法对二者进行清楚的区分和准确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