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关中国酒业产品品质问题的新闻时有曝光,上至一线白酒品牌,下至区域内白酒作坊。这些问题的公开曝光,着实把中国酒业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尤其是泸州老窖二曲酒事件,仍在各类媒体上不断发酵,引来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针对此前“二曲酒”事件,5月17日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特别在官网发布了“关于泸州老窖二曲酒标签相关事项的声明”。随后各大门户网站出现了《泸州老窖二曲终得“清白”食药总局认定其不存在误导欺诈》、《食药监总局为泸州老窖二曲酒正名不存在误导欺诈》等新闻。似乎在食药监局的“正名”下,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泸州老窖二曲的“清白”得以告慰天下。然而,事实确截然相反,泸州老窖的官方声明一出,随即引发了全网新一轮的质疑,而食药总局的一纸公函在行业媒体的广泛质疑下被认定为帮助泸州老窖二曲酒“洗白”。食药总局作为监管部门的越俎代庖,作出的声明与法院的判定自相矛盾;泸州老窖声明中的责成尽快对二曲酒进一步的规范,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已经明显说明了事件处理不当,所谓的不存在误导欺诈也只是企业自说自话。
然而行内曝光的白酒产品事件不止泸州老窖二曲酒一件,时间相近的还有两件产品质量事故,一则是洋河蓝优酒的,另一则是贵州抽检的48批次酒类产品。两则处在一线品牌身上,一则出在小企业身上,但事件的背后也让我们看到了当前中国酒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尽管都是偶然事件,但却包含了很多必然因素,更是中国酒业的冰山一角。对于处在深度变革期的中国酒业来说,从事件的关注上来看,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企业的不足、媒体的作用、大众的变化,这恰恰预示着波及中国酒业的时代变革已经到来。那么,让我们回顾三则新闻事件,再进行深度分析,中国酒业的时代变革在哪?
新闻一:泸州老窖二曲酒用酒精勾兑黑幕被揭,社会一片哗然
3月23日,新华网转发报导,泸州老窖二曲酒因涉嫌欺诈被大连市沙河口区人民法院判令赔偿消费者“退一赔三”。曾经打着“高粱、小麦、大米、玉米”配料表的泸州老窖二曲酒,涉嫌违反国家标准是对消费者赤裸裸的欺骗,各界媒体持续发酵,全民声讨。
新闻二:洋河蓝优酒未开封飘蚊子赔偿问题起争论
2月29日,新浪网报:江苏新沂网民发帖晒图,自己买的一瓶没有开盖的洋河蓝优酒中竟有一只“死蚊子”,一时间引起众多网友围观。记者向洋河集团售后服务人员核实,该消费者买的“有虫子”的洋河蓝优酒确是洋河集团生产。厂商与顾客未达成一致引争议。
新闻三:贵州抽检48批次酒类产品,仅1批次合格
新华社贵阳4月4日专电(记者李黔渝)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公布酒类生产环节专项督查抽检结果,在全省范围内抽检的48批次酒类产品中,47批次不合格。记者从贵州省食药监局了解到,此次专项抽查的酒类产品包括玉米酒、米酒、高粱酒、白酒等。
三则新闻深度解析:白酒产品品质的沦陷
泸州老窖二曲酒用食用酒精勾兑,却打着“高粱、小麦、大米、玉米”的配料表,误导欺骗消费者。洋河蓝优酒则是未开封产品直接有蚊子,这俨然是赤裸裸的品质问题。无论是泸州老窖,还是洋河,放在当前中国酒业大环境中来看,都是数得上名号、名列前茅的大品牌,是品牌产品的代表。泸州老窖二曲酒是产品品质不过硬,与泸州老窖的社会影响力完全不符,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才会让广大消费者持续关注。而洋河蓝优酒出现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轻,甚至有的人会说不就是一个蚊子,何必这么计较,那名消费者一直抓着不放,是不是刻意炒作。虽然只是未开封的酒瓶中有蚊子,但对于洋河这种现代规模化大品牌、大企业来说,所有的灌装生产环境必然都是标准化的无菌车间。如果说大家觉得一个蚊子是小事,那么这与洋河强大的实力十分冲突,难道还要让消费者质疑洋河蓝优酒的生产环境?因此,综合来说,不管问题的大小,这都是一线实力品牌在社会形象是不相符合的,也是消费者不能接受的。为什么事件会持续发酵,为什么购买者不接受妥协?因为这触动了消费者的底线,触动了广大酒民的神经。
那么,我们再来看贵州曝光的48批次产品,只有一个批次合格。看过新闻曝光的详细目录的人肯定知道,在这48批次产品的生产企业中,大多是当地小企业,用行业的话来说就是“小作坊”,他们酿造出的产品不合格,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这47批次不合格的产品,也就是47家不合格的小酒企,他们算得上是散酒的代表。在国内,这只不过是全国各省散酒企业的冰山一角,而这些不合格的产品也是沧海一粟。有的人说散酒好,有的人说散酒不好,但新闻曝光检查的批次至少说明了一个beplay正规 ,散酒的合格率是2%,而不合格率则是98%。那么,散酒好与坏评论自在人心,至少贵州公布的散酒品质是接近100%沦陷,只是其他省份未进行相应的检测,估计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三则新闻更清楚地告诉所有大众消费者一个事实,白酒品牌产品会有问题,散酒产品更会有问题。品质底线,就是白酒企业的生命线,那么在时代进步过程中,所有酒企出现品质问题就是挑战消费者的底线。
启示:大众酒民、行业媒体推动酒业革新
任何危机公关事件,它都是双面性的,从当前看,对于涉事企业来说,它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从长远来看,这也是在敦促企业改正问题,向好的方向发展,至少也表现出来大众至少对你还抱有期望。那么,危机事件影响的好坏,则全然在于涉事企业事后的处理方式方法,是否能够平息民愤,是否能够给大众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结果。从中国酒业这三则新闻事件来说,尤其是泸州老窖二曲酒事件,它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两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一、国内酒民的品质意识在逐渐加强,追求更高品质的放心产品。在信息高度透明化时代,消费者对白酒产品的认知度在不断提升,对白酒行业内以往很陌生的行业术语的了解加深。与此同时,大众受各种新闻的熏陶,更加倾向于理性消费,尤其是对各种产品的品质关注度越来越严格。
白酒盲目消费、疯狂消费的时代过去了,当今的酒民对白酒产品的口感、香型等综合品质感官越来越熟悉,高端白酒需要复合高端价值品质,中端白酒需要复合中端综合品质,低端白酒需要有基本的品质保障。
这也就意味着酒企已经很难糊弄大众消费者,而是必须对自我产品进行创新,尤其是80、90后新酒民时代。
二、行业媒体的监督力正在加强,越来越规范化。每一则新闻的持续发酵,前提是要有媒体发出去,倘若没有媒体持续发布,那事件根本不会有很大的影响。行业媒体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播信息,更重要的还是起到社会监督作用。从这三则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媒体的权威发布,也可以看到媒体的持续跟进。而这不仅有酒类行业网络媒体,还有行业新兴自媒体,可见未来对中国酒业的监督是立体式的。
以往大众消费者对白酒企业的监督力度有限,且完全没有任何影响力。但行业媒体的加入,敢于正面曝光,这都将改善中国酒业的行业环境,也将大大提升酒企的自我约束性。
未来中国酒业的行业环境将变得更加透明,将变得更好;与此同时大众酒民的白酒消费也将变得越来越严格,越来越挑剔;行业媒体的监督作用也将逐渐强化。因此对于国内白酒企业来说,未来面临的不是一个封闭的市场,而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坚守品质底线就等于守住了大众购买的底线。相信被曝光的泸州老窖、洋河蓝优、贵州的小酒企,只是大千酒业的一角,但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已然预示着中国酒业的时代变革。未来,品质过硬的酒企将有更加稳定的竞争力,同时也能赢得本轮酒业产品革新的发展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