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产啤酒因为产能过剩的困扰已经“不堪重负”,业绩纷纷呈现下滑的趋势,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现在国内啤酒的产品结构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窘迫现状。
正如《进口啤酒,已替市场拨开“层层迷雾”》文中所说,进口啤酒的大举压上不仅给国产啤酒带来了压力,更为国产啤酒的产品结构转型提供了温沃的土壤。“站在酒类流通企业的角度上,不能仅仅把进口啤酒当作一个品类或是一项业务看待,而是要有更多思考,将进口啤酒作为酒类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的一种动力,去探寻新的经营模式和商业理念。”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新国认为。所以在进口啤酒的推动之下,国产啤酒也要借用好这阵东风,积极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
首先,要积极进行消费结构升级,并向中高端市场转型。如今,中国啤酒行业正站在转变的关键“风口”上,要加快中高端市场转型的步伐。年轻市场的逐步形成,虽然对传统的白酒企业造成种种“代沟”,但是作为年轻人喜爱的啤酒而言,在消费结构转型方面已经快人一步。
其次,消费结构的变化促使着国产啤酒进行产品升级调整。积极聚焦产品升级,中高端产品升级潜力巨大,有望提振公司盈利能力。进口啤酒推动国产啤酒向多元化、年轻化和精致化发展。如何调整产品结构从而提高消费者的黏度,俘获意向消费者的心,成为了国产啤酒的思考点。
作为国产啤酒的先行者之一的青岛啤酒,率先进行产品结构升级,推出了针对中高端消费市场的产品“经典1903”。“经典1903”外包装设计新颖,以青岛品牌标志为瓶标的核心元素,绿色为主调。上市后,给消费者以年轻、活力、时尚的视觉冲击力,期待其引领新的消费潮流。产品获得一致好评,精准的市场定位,大胆的尝试与创新,为青岛啤酒占领了年轻市场。青岛啤酒陕西销售分公司市场部品牌主管贾田文表示:“随着新一代消费群体的个性化和自主化,公司有针对性地推出相适应的设计时尚、品质较高的精酿啤酒,进行市场战略发展布局,同时,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销售力”。
想要更加贴近消费者的口感需求,以消费者的口味为导向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品质”和“创新”就成为了国产啤酒破茧成蝶的关键点。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品质上更加卓越?答案很简单——“工匠精神”。多年来,国产啤酒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贪大贪全,过于偏重于生产侧的规模和份额,主流啤酒企业自身的“惯性思维”原因,造成了国产啤酒一味地打价格战,却忽略了对消费体验的敏感性,所以如何做好消费者的文章,如何在品质上有质的飞越,才是国产啤酒自救的良药。
“工匠精神”不仅仅是追求品质,更强调文化底蕴的打造。中国酒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何勇表示,“作为国产啤酒而言,与其它酒种类不同的是,啤酒具有独特的“分享”文化。酒类产品作为一个可以和别人分享之后获得愉悦的精神升华的产品,是我们酒类产品的唯一性,而反观我们的啤酒产品,在做的越来越饮料化,或类饮料化。在逐渐抛弃我们最本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长期的文化本源,如此一来,在国外文化的冲击之下,我们自然显得不堪一击”。所以作为国产啤酒而言,既要保证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也要积极创新新文化,才能“征服”中高端消费者的心,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
当然,企业内在的修生养性固然重要,但是作为品牌推广方面也不可或缺。中国市场的进口奇迹进一步促进国产啤酒品牌推广战略的升级,这也要求国产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燕京啤酒提出了“西部扩张”的战略,公司确定性的全国战略开启且西部扩张计划明晰,西部量增空间仍存,未来量增有支撑。
作为面对进口酒的来势汹汹,国产啤酒则要草船借箭,借势而为,在产品升级,结构调整中不断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