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这么贵?因为这个酒是存放了至少25年以上的原酒灌装的。酒的品质好和时间是这样一个关系:醇+氧=醛+氧=酸+醛+氧=酯。一般而言,酯类物质随着时间增多,酯类物质因为是这几个物质叠加起来的,所以分子比较大,形成酯类大分子团。酯类大分子团,一方面酯类呈现香、一方面大分子团不易被肠壁吸收,不易醉,所以酒好。(这里面,各家有各家的说法,大家无需纠结,我们只是为了说明今天的话题)
他家是如何直观呈现这些特点呢?要说大分子团不易醉,想到丁达尔效应,就用手电照射装满酒的酒杯从下往下,会形成一道光柱,而不是水这样的小分子因为折射光发散开;比如,讲纯粮酒就用火点燃酒烧完后闻道酒糟味没有任何残留;他家发明了光鉴、火鉴、冰鉴,消费者可以直接感受到,消费者就觉得很有意思,而且很容易参与很容易识记。
反过来,假设你给消费者将大分子团,讲酯类物质,他们是记不住的。如果理解不了,太高大上,就脱离了他们的认知。结果两种情况:一种是盲目的赞,有人问就说挺好的,厉害。因为具体讲的啥忘了,反正挺厉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看不起:他家啊,就会吹牛逼。
第五步,场景化。这是这两年比较火的一个词了。在我看来,要根据消费者消费形态设置场景化,可以像泸州老窖窖龄酒那样再造场景——名企访教室。另外,更可以融入到消费者的生活中,比如按摩的没有建一个按摩屋而是到你的办公室,在你累的时候给你按摩,这时候最容易感受到这个价值,也乐意接受你的体验。
场景是什么?打一个通俗易懂的比喻,问:你和你男女朋友第一见面是什么样子的?那么这个时候你的脑袋里有没有一个画面?我觉得那就是场景。
简而言之,对于我们酒的应用,场景分为两种。一种是酒本身的消费形态:聚会、婚礼婚宴、家庭聚会、升迁乔迁宴这类的;另一种是目标人群的生活学习工作场景,比如窖龄酒的目标人群,学习场景化——精英教室和精英名企访问。那么大家可以回头想想,我们做酒的时候,有没有运用这样的场景?
第六,仪式感。仪式感,是个好东西;有仪式感,才能有传承。
我过年的时候发了个朋友圈,现在过年为啥越来越没有意思?就是因为过年的仪式的东西被我们统统抛弃了。过年,不再给老人磕头拜年、不再挨家挨户送礼、不再放烟火炮竹、不再守着一起吃年夜饭、不再看春晚,便捷的手机、交通工具和新思想,把这些东西简约化、再慢慢遗弃。因为南方还有划龙舟,北方之前必须吃粽子,后来省事就买着吃、买着吃买着吃就觉得没啥好吃的,慢慢就有人不吃了。那么端午节没有了龙舟和粽子,你还过个什么的端午节,那和礼拜天唯一的区别就是它不是星期日。
仪式感:决定了这个价值体验的形式能否会不断优化和持续下去,比如一口三杯的形式、源源不断的形式、内蒙古唱歌敬酒献哈达的形式,只有形成仪式,才会让消费者更深刻的体验,我们的体验也才有了迭代的载体,不断优化。
比如:山东人喝酒醉讲仪式感。座次,必须主陪、副陪、三陪、四陪。主宾、副宾,座次分明;敬酒,必须先主陪、再副陪、再三陪、再四陪,主宾回敬;敬酒,321123,都有说法。这就是仪式,谁来也是按规矩来。
第七,迭代。就是不断优化每个环节对核心要素的表达,让每个环节的表达越来越好。
另外,关于内容,我觉得非常非常重要,我们都自以为的找了很多路径去找核心人群,我觉得那些都是术,关键是你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把自己能提供的那样东西或者内容做好,很快就能聚拢起来人了。NBA就是比CBA能吸引更多球迷,是因为确实有看头!是吧,所以根本上,还是要做好自己。
做好自己!这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