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白酒销售继续下行和产品品牌集中度继续加强,未来白酒消费可能会从主角变成配角,与此同时,进入发展快车道的葡萄酒或将成为消费主流。
首先,从国际环境来看,烈性酒在全球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压制烈性酒的需求,而重视葡萄酒产业发展。
前段时间,我先后到欧洲和澳洲走了一圈,不论在法国、德国,还是澳大利亚,餐前酒、头盘酒、主菜酒、甜点酒等主要搭配的是起泡酒、葡萄酒,偶尔才会在餐后搭配白兰地、威士忌、干邑等烈性酒,且酒精度大多集中在38-40%vol。即使是国外之行,我也罕有机会品尝烈性酒。并且,在国际正式场合,通常搭配的都是葡萄酒而非烈性酒。
此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通过税收调节、店饮终端环节管理等手段限制烈性酒发展,而把葡萄酒产业归入农业部门以便在税收上扶持。
其次,从国内环境来看,按酒类的市场占比,国内白酒(含酒精)约17%,葡萄酒约2%,而国际上通行的比例是葡萄酒约11%,烈性酒约10%,由此可以看出葡萄酒前景广阔。
去年中国白酒产量占全球烈酒产量的60%,国人人均18瓶,其中仅茅台销售额就超过法国干邑,税收超过英国威士忌。而葡萄酒全球产量约330亿瓶,中国却仅有18亿瓶,占5%,人均1.5瓶,再加上深度调整期白酒的销售额、利税增幅均同比收窄,白酒的销售比例必将逐步下降。
更为重要的一点,已有山东等地方政府推出了禁止公务接待使用白酒,而提倡葡萄酒等政策出台,这对白酒行业无疑是严重的打击,而利于葡萄酒的推广。
再次,从当代人的饮用习惯来看,随着国内中产阶级的兴起,“小酌微醺”已成为越来越多人追求的生活情调。
在这方面,葡萄酒和青年人有天然的亲和力,它酒度低,有生命个性,情怀温馨浪漫,健康有益身心,永远探究不尽,可以作为人们生命中一辈子的伴侣,并且在健康推广方面更贴近中产阶级需求。而白酒却与当代青年人之间拥有不小的鸿沟。
如果白酒再无好的方式可以吸引年轻人群的兴趣,无法让饮用者有更舒服、更健康的饮用体验,之后必将会把更多的市场份额让给已经接受了葡萄酒的新一代人群。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白酒之后必将把更多的市场份额让给已经被新一代人群接受了的葡萄酒,进而退出主流。
来源《新食品·中国酒业报导》8期
文/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 朱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