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言:这篇文章是给那些关心酒业新媒体的人阅读的,不要急,慢慢来。
如果说我还但凡有一点作为观察者来发言的权利,那么我一定要明确的告知此篇文章的读者,中国酒业的自媒体已经让人失望了,而且在这份夹杂了太多个人情绪的失望中,又或多或少带有绝望的模样。
在这里要承认,我们多数人(包括我)是无知的,如果我们把个人放在历史的队列中去检阅,其实中国酒业每一个新媒体都是烟火,无论过去是否风光,还是现在是否闪亮。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终究是要有属于行业的新媒体的,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移动媒体,不论是酒企还是酒商,亦或是普通的酒水从业者。
阅读本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当内容被公开发表,它代表了一种契约,是作者与读者的基于内容传达的交流约定。作者从中看见自我价值,读者从中寻得认同的因子,这无关肯定与否定,即使看完义愤填膺,那也是从中寻得一份属于个人的收获。
可惜在中国酒水行业的新媒体们,却硬生生把阅读逼向了死角,太多充斥着快餐的信息类简报不断侵蚀着读者本不坚定的耐心;更多企业软文以神魔鬼怪的姿态折磨着阅读者的信心,而以上仅仅是为了点开一下,搏左下角一个阿拉伯数字。既然阅读量是可以花钱买的,那么又何必如此费心呢?由于个人通过硬推和私人拉拢而来的一连串数字怎能代表着中国酒业新媒体的未来?
照着互联网思维,中国酒业新媒体应该是多元的,既有时事快讯,也有企业推广,更该有深度阅读。在此基础上,有基于广宣需要的解读造势,也该有基于操作层面的指导实践,更该有娱乐轻松的调侃闲谈。
大概凡是有点关注中国酒业新媒体的都在说“内容为王”,最近流行的一个理由是,新媒体也需要生存,企业只关注影响力,而影响力只有阅读量最容易量化。这个借口看似也在情在理,媒体也不是活在空气中,自然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
但是看似最现实的选择往往就是最大的妥协,这倒不是我崇尚不切实际的强人观点,毕竟每一个人都有现实的困境。但是如果借口是这是一个阅读习惯千变万化的时代,那么“媒体”二字的意义何在?是不是坚守就一定面临着“因故守旧”的风险,注定走向衰亡。
本来包容应该是媒体环境的基本特征,悲哀的就是在中国酒业现实的环境下,众多新媒体似乎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每天的内容哪有半点新鲜气,除了那充满阴郁的硬广就是诡异的口水。或许还有个别已经被边缘化的新媒体还在苦苦支撑,但是已经明显势衰,而这也仅仅因为阅读者对于酒业新媒体已经由审美疲劳到摒弃烦厌,以至于点开只为消去小红点成为常态。
由传统纸质媒体和咨询公司把持的中国酒业新媒体大概牵涉了太多的厉害,以至于什么也说不得,见不得,听不得,想不得,中国酒业新媒体的工具化催生了行业信息的传播方式改变,壮大了以微信为主的新媒体力量,但是我不悲观的认为,此路在酒企、咨询、广告之间已经变异,越走越窄。
如果一定要让我给出一个观点,我是倾向于作为中国酒业主体的酒企直接介入中国酒业新媒体的,中国酒企作为整个链条的核心不能放弃控制权给社会力量,这股新型力量的介入不但能够训练酒企自身的广宣能力,而且为媒体力量提供了另一个可能,一种相较于现有新媒体太多束缚的解放,一种更加客观、理性与有序的信息传播。
或许以上的方式也并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但是我坚信有远见的中国酒企会选择这样去做,说得高尚点,即使是处于维护中国酒圈独立价值的需要,酒企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归根结底,新媒体是为行业服务,而行业更需要健康可控的媒体声音,有政策质疑,有深度分析,不仅仅是看似热闹的聒噪。
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应该选择一些行业新媒体深度介入,中国酒圈的企业们,在这方面,可以更加高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