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成败更多的是基于企业的实际,并不是所有企业一改就灵。同时,混改牵涉的利版权中国酒业新闻网益博弈和利益关系也错综复杂,这是行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必须思考的问题。
国资长期一股独大,现在通过混改寄希望于民资,必然面临着利益的再分配,如果这种分配制度不能合理照顾双方的利益,必然嫌隙暗生,为企业重生带来重重阻碍。
作为国企改革的三大路径之一,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实现国有股未完全退出为前提,促进管理层持有持有部分股权,这项改制对于绑定管理层利益,激发管理层员工积极性,可产生明显的正向作用。
混改是本轮行业调整中白酒行业改革的重头戏,不过即便是有如此积极的观点支撑,但沱牌舍得、景芝两家白酒企业的混改还是在最近突陷“迷境”。
我们必须对之进行科学分析和探索,混改对白酒行业来说到底是一剂什么药?是否每个企业改革都适合混改?
我们可以从成功者的身上寻找成功的答案,其中洋河和古井贡酒两家最具代表性,特别是洋河股份,作为白酒国企改革的标杆,洋河曾以两次改制理顺股权结构,实现9年增长36倍的行业奇迹。
不过,失败者的教训也告诉我们:伴随成功的还有混改的风险。混改成败更多的是基于企业的实际,并不是所有企业一改就灵。同时,混改牵涉的利益博弈和利益关系也错综复杂,这是行业、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必须思考的问题。
酒企混改的成功样本
从行业历史发展来看,经历两次成功改制的洋河是酒企混改最想模仿的样本。
2002年以前,全部归属于宿迁市国资委的洋河集团遭遇体制和经营双重困难濒临破产边缘。作为“老八大名酒”洋河业绩远远落后于五粮液、古井贡酒、茅台和泸州老窖等名酒企业。
根据已有的beplay正规 查询,洋河酒厂当时的销售额为2个亿,远远落后于五粮液的57亿元,增速更不能与五粮液年均20%的增速相比。据悉,当时洋河酒厂销量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员工工资发放困难,企业机制反应缓慢。
2002年之后,洋河推出“蓝色经典”系列,为了配合蓝色经典在市场上的运作,公司决定设立股份公司,改变洋河原有僵硬的机制。
2002年底,洋河集团作为第一发起人,拿出优质资产洋河酒厂,联合上海海烟物流有限公司、南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捷强烟草糖酒(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法人股东和14名自然人股份共同发起成立了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洋河集团持股51.1%。
根据招商证券的观察,洋河首次改制的效果明显,“洋河蓝色经典系列”产品在市场赢得了靓丽表现,2003年销售额达到3亿元,2004年达到5.1亿,2005年8.28亿,相比2002年的低点增长超过200%。
看到洋河业绩在机制创新下如此爆发,宿迁国资委和洋河高层开始为洋河酝酿了第二次改制。为进一步增强活力,洋河酒厂在2006年再次减持国有股权。据了解,现任洋河集团董事局主席的张雨柏曾举债入股。
同时,第二次改制通过加大管理层持股调动管理层积极性,其次,吸引战略投资者进入。2006年3月股份公司向管理层控制下的蓝天贸易和蓝海贸易定增2200万股,管理持股达到了30%,国资控股比例下降到38.6%。2006年10月,洋河集团将18.6%的股权挂牌出售,引进战略投资者。
二次改制为洋河公司带来了“洋河速度”。2006年第二次改制完成,200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大幅提升,达到68%,最终成就了“洋河神话”。
与洋河同为“老八大名酒”的古井贡酒在经历三次改制失败后,于2009年第四次改制成功,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化解了多年主业之困,重现了老名酒的辉煌。
不要让“混改”成“浑改”
尽管如上文所述,启动混改为白酒企业带来难以想象的高增长,但正如凡事都有两面性一样,如果没能规避尝试混改过程中的陷阱和风险,那么“混改”极有可能变成“浑改”。
首先,酒企要进行混改,必须能够保证资方与企方的价值趋向一致,否则双方在改革方向和理念存在重大分歧,必将让混改效果大打折扣。
国企改革的预期也往往会与现实产生相异的情况。有研究员对《华夏酒报》记者表示,各部门存在职能不同和利益不同,甚至国资委都不一定是国企改革具体领域的牵头人,自然就会产生改革出发点相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当地邮局可订阅异。而从更深层次的原因看,当前,决策层对于国企改革的指导理念尚处于摸索阶段,“摸着石头过河”意味着有试错的可能。
本轮酒企厉行“混改”行动之际,也不时有这种观点飘出:国家混改的政策和方案尚未落实,那么行业混改到底该走哪种方向才合适?从当前企业混改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尚只落实到方案中,真正落地的混改还没有。
混改事大,一经动手则牵连企业全部利益。
从种种观察上来看,当前国企混改面临着一个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利益均衡。
国资长期一股独大,现在通过混改寄希望于民资,必然面临着利益的再分配,如果这种分配制度不能合理照顾双方的利益,必然嫌隙暗生,为企业重生带来重重阻碍。
我们还必须承认是,混改过程还会伴生暗渡陈仓、国资流失等腐败问题的可能,这是高层特别担忧和着力防范的,尤其是地方国企,其买卖权限均由地方政府一手掌控。
3月24日,北京今胜德品牌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胜军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混改固然可以带来多重利好,但弊端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就是全民所有资产的流失!其次是国企信任背书取消,将会导致品牌价值缩水。第三,发展资金会受限制,国企的银行受信额度大,手续简单,混合所有制企业资金门槛提高!最后,经营风险增加,新团队会增加企业风险。”张胜军说。
此时不改,更待何时?
在张胜军看来,国企改革有三大利好:
第一搞活经济,再次激发国有企业的发展力。在经济发展转型期,国企潜力再激发,成为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政府管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抑制了企业活力。
其次,转变角色。长期以来国家代表全民对资产进行管理和经营运作,由于角色牵连和小圈子能力半径问题,导致发展受限问题严重,除了在关键垄断领域,国企的经营盈利能力有限。此次混改,目的就是在劣势领域,国有资产代管者要改变角色,由原来的“投资者、经营者”的双重角色转变为“投资者”角色。
最后,国有资产临近人员再分配:这主要是针对国有资产的临近人员,可以通过“再估值、金融化,以及土地资产的转化”等策略手法,把全民所有资产转化为私人资产。主要的利处就是国有资产角色改变,可能会搞活企业,提高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创新性。
具体从白酒行业来看,盈利能力强、利润空间大的白酒行业属于上佳的国企改革标的,改革能实现收入利润的大幅增长。更何况,从实际情况分析,目前白酒行业16家上市公司中,有12家是国有企业,行业前五名的龙头企业也均是国有控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一定会渗透到白酒行业,体制改革可以释放改革的红利。通过国企改革,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决策机制和激励机制。
“国有酒企有品牌优势和政府资源优势,但是存在体制和激励机制方面对发展的束缚。体制僵化、激励机制不够灵活、薪酬水平低等问题,使得人的主观能动性远未得到发挥,与当下国企相似,是束缚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酒企应解决企业机制和激励机制,使竞争力得以加强,才能更快地完成行业整合。”任兴洲表示。
招商证券方面则从“时间”角度分析,目前是前后十年内,白酒企业改革的最佳时机。向前两年,行业仍处于快速增长期,无需改革均可享受行业增长,向后两年,优势企业攻城略地,市场格局初步稳定,翻盘机会已失。
“行业目前处于底部调整期,强势企业正处于反守为攻,蓄势发力的初期阶段,亟需内部激励机制理顺带来的增长支撑,后进企业增长乏力、战略模糊、执行欠佳,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唯有寄成功于改革一役,实现底部反转。”招商证券分析师董广阳表示。
当前行业调整仍在向深度挺进,对于体制和机制深受束缚的白酒企业,调整带来了实行混改的最好良机。此时不改,更待何时?
综上来看,混改对酒企来说可能是一剂良药,但这剂良药并不见得能够治疗企业各种“疾病”,同时再好的良药也有副作用,我们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利用药剂的良好治疗效果时,规避副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