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伴人生 这些年你真的懂酒吗?

2018-11-12 14:06 中国酒业新闻 beplay体育app下载地址字号:【 】【 】【 参与评论阅读: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是酒的故乡。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酒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国白酒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在国人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白酒伴随了中国人一生的成长,家里小孩出生要喝满月酒,孩子周岁要喝周岁酒,成年赶考、大婚……人生多少个重要时刻都要用酒来纪念。

中国是酒的故乡,白酒伴随了中国人一生的成长。一年一生,中国人始终离不开酒。春节到来的时候要喝屠苏酒,阳春、清明登高时也要喝酒,端午节要喝雄黄酒,中秋节要喝桂花酒,到了重阳节还要“把酒临风”。可是,有多少人能够懂酒?在教你懂酒之前,先验证一下你到底懂酒!还是不懂酒!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不懂酒表现之一:“我要真酒!”

喝酒的人是不是对这一句话非常的熟悉?对,一般喝酒的人心里最爱想象的就是“这是不是假酒”。越是知名品牌越是不放心。也对,买了假酒,不仅经济上受损,面子上更受损。

对于假酒,在中国经济不发达的时期,确实出现过喝假酒致死人的重大事件。那时候,经济不发达,买酒靠指标的时代,酒是奢侈品。在市场经济初期,酒被放开,但是在粮食依然匮乏的情况下,受高利润的诱惑,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的确让很多人谈酒色变。

中国发展到今天,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早已不可能出现,目前市场上的白酒造假主要有三类:即低仿、中仿和高仿。低仿酒就是用劣质酒冒充市场流通较快的低端酒出售;中仿酒主要是用低档酒冒充中高档酒出售。而高仿就是用尽量逼真的包装、尽量相近口味的中低档酒,来冒充高档酒。所以,所谓的“真”,主要是指品牌是真的,而不再指品质问题。

由于95%以上的消费者对酒了解不多,所以对于酒的真假表示怀疑。大家只要能在正规场合去购买,选择熟悉的品牌,一般不会出现冒牌酒。因为对正规场合,除了厂家严格管理和把控外,相关政府部门同样抓的很严。尤其是厂家,更是努力维护自己品牌的形象,无论是在产品本身的防伪方面,还是市场管控方面,亦或者是打假方面,都已经做到了让仿冒者无缝可钻的地步。所以,中国95%的消费者们,不要被“我买的是不是真酒”再给自己心里制造烦恼。

不懂酒表现之二:“现在的酒都是酒精勾兑的!”

是不是说中了甚至99%消费者的心理?!这句话我相信99%的白酒消费者都会说。

首先,我先谈谈勾兑这个词。我感觉大家真的冤枉了勾兑。说通俗一点,其实每个家庭每天都在勾兑,是什么?对,做饭。比如说一盘酸辣土豆丝,你不可能什么都不放,仅仅把土豆直接放到锅里干炒怎么行,必要的油、盐、醋、味精你必须要放吧。做饭就是在勾兑美味,难道勾兑出来的美味你就不吃了。所以,引用到酒行业,勾兑不是贬义词,它恰恰是白酒成品一道最重要的工艺,是中国酒道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那么白酒的勾兑还有什么神秘可言?!再举个例子,以大家熟悉的茅台为例。

70年代后,茅台酒厂设置专职的勾兑人员,以感官偿评为主,判定酒质的香气与口味搭配,好酒和差酒的结合等。茅台酒厂的酒师们在生产中发现,茅台酒可分酱香,醇甜,窖底香三种,在勾兑时要适量掺和在一起,取2-7轮次的酒,大约200-300个单型样品进行勾兑,反复多次小样组合,一个勾兑比例最少酒样需要30个单型酒,多则用70个。

可见茅台酒的勾兑流程已相当复杂,不谙熟茅台酒工艺的酒师则无法勾兑出茅台酒,茅台的勾兑师们深知茅台酱香酒的各种组分,并应用自如。这些勾酒师就象魔术师,他可以把一些有缺陷的酒变得完美,所以他们又是一个个艺术大师。一般情况下,多以酒质好坏来决定用酒的数量,使勾兑样品酒初步接近风格,再进行大型勾兑。进行小样勾兑是个很复杂的工作,但也是个必需的环节,如小样勾兑失败,则损失不大,最多是样品有损,这已是勾酒师多年总结出来的经验。

常规勾兑的原则是两头少,中间多。醇甜为基础,约占55%,酱香为主体约占35%,陈年老酒为辅约占8%,其它特殊香作协调,约占2%,大型勾兑好基础酒后,选出适当的调味酒,进行细致的调味,主要调整基础酒的芳香,醇厚,增甜,压糊,压涩,改进辣味等。两头少就是酒头和酒尾用得少,中间部分用得多。由于工艺要求精湛,所以对陈年酒的贮存就很重要了。

看完茅台的勾兑,是不是感觉勾兑师和神厨、美味专家一样。其实,勾兑在每个酒厂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门,没有勾兑大师精心的搭配,哪来这么多的美酒让人称赞。

有人又说了,听说哪个酒厂经常从外地拉酒,我想说,你家的味精、盐难道也是你自己生产的,不用买吗?每个酒厂烧出来的酒就像是你家地里种出的白菜,要做出美味,还必须要买很多的调味酒和陈年老酒,看到从外地拉来酒就是酒精吗?

再说说异地灌装问题。其实五粮液在石家庄鹿泉有罐装基地,这个事实很多人都知晓。但即使这样也没有减少石家庄人对五粮液的热爱。其实,每个酒厂根据市场发展需求,对外扩张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就像是啤酒。青岛啤酒全国都是,难道每一瓶都要从青岛发货过来么?其实每家酒企都一样,为了节约成本,酒厂通过严格把控,所以无论是在哪里灌装的成品,企业都不会拿自己的品牌玩火。还有,比如北京的某知名品牌,由于市场的要求,生产基地要设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那是不现实的,只能选择更适应他们白酒风格的地方去建设基地。

对于以上消费者的种种误会,当然媒体也有一定的责任,抓住一个新闻点使劲放大,致使一打开网络,市场消费方面的文章反面报道比正面报道多,而中国悠久的酿酒历史及与酒有关的文化很少有人去报道,更很少有人去正确地引导消费者消费。

不懂酒表现之三:“这个酒喝了上头!”

这句话常常被消费者用来点评酒的好坏。不少人饮酒后,引起头痛,即所谓“上头”, 所以饮酒上头与否评论酒质高低者屡见不鲜,而且大多人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对白酒的品鉴意见,只是用这一句“这个酒喝上头,不好,是假酒”直接否定了某款酒。当你了解到下面的一段知识,也许你能理解什么酒喝多了都会头痛的。

导致喝酒后头痛的原因很多,也是因为自身体质原因,还有一部分是酒体内微生物原因引起。在我们饮用的酒中,生物胺是大范围存在的,生物胺是生物活性细胞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调节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及生物膜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常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及食品中。经过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分析测试,在我国市场上常见的酒品分类中,白酒含有的生物胺含量最低,在1-2.5mg/L左右,而含量最高的黄酒中生物胺含量则高达39.27-241.07mg/L。这样我们就很好理解啦,大家经常说“黄酒后劲最大”,容易头痛,原因就是黄酒中的生物胺含量最高。

所以,不能因为喝酒后头痛就直接给判定是假酒或者劣质酒。往往喝酒之后让人头痛的酒才是真正粮食酿造的酒,因为生物胺存在于粮食中。

不懂酒表现之四:“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

又被说中心里了吧!其实,这句话恰恰反映的是目前不正常的酒桌文化。

曾几何时,酒桌上谈项目、办事要靠吃喝等歪风邪气盛行,觥筹交错之中,潜规则、利益输送等暗度陈仓,出现“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的现象,“酒桌办公”成为一些干部对上争取项目和资源,对下吃拿卡要、寻租牟利的重要工作方式,有的地方甚至直言“接待也是生产力”。这种风气蔓延起来,社会上就开始流传“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以至于国家颁布了限酒令。似乎所有的问题都是因酒而起,这不免为中国的酒业经济产业蒙上冤屈。

再加上无论是商务接待还是各种场合,“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等等一些流传语的运用,使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酒文化越来越被扭曲。

更要命的是酒行业本身也成了这种歪风的推动者,为了能卖出更多的酒,大口喝酒、各种干杯法的推广,看似豪爽,实则是加剧了酒风扭曲,不但没有把中国酒文化发扬光大,反而留下了很多污点。在这些不正之风的推动下,很多人都有过醉酒后的难忍,于是出现了各种对酒的反面言论,因此可以看出这些不正之风的危害。

那么,正确的“敬”和“醉”在酒风中是什么样的?

“敬”大概分为文敬、回敬、互敬、代饮、罚酒。其中,罚酒在酒桌文化上被大家利用最多。实际上,罚酒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为了劝酒,酒席上“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以至于“罚酒”被大肆利用,成为了很多人醉酒的原因,致使酒多了更多的罪名。文明罚酒,杜绝恶意罚酒,是酒道文化所提倡的一点。

“醉”,很多人都尝试过,相信没有几个人说“醉”后是舒服的。其实,在古代,“醉”为“陶醉”,美得感受,这才能真正叫饮酒的享受,体味人生的快感。老友见面一醉方休,不醉不归,均指喝美才止。

但是,现在,因简化字,误导本意,才将饮酒过量和“酩酊”叫“醉”,我想饮酒有害健康的来源就应该为此。

每年网络都会统计出当年的流行语,而且年年都不同,但是对于白酒的消费者群体,上面那些劝酒、饮酒语又是长久不衰的流行语,这很有一种讽刺意味。中国酒文化发展到现在,白酒的真正魅力却被一些不正的酒风所曲解,正确科学的中国酒道文化从来没有被系统地的整理和推广。

    关键词:酒生活酒文化来源:壶中岁月 佚名
    商业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