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酒乱象如何整治?
近些年,规范化的呼声日益增强,相关部门也加大了标准制订的力度,前几年,一个名叫“中国白酒3C计划”开始施行,其主要着力点在于年份酒标准的建立及质量检测技术的研发。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兼白酒分会秘书长宋书玉数度宣称:“一切的研究工作和标准制订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年份酒标准的推出进入倒计时。”
然而这些倒计时都沦为“狼来了”的空话——从2012年开始,几乎每年都有“年份酒”标准即将出台的说法
但到现在为止,年份酒的标准,始终处于讨论当中…………
年份酒的标准为何如此难产?
第一是如何标识年份的问题。
根据国际标准,一瓶酒所标注年份以其最近酒龄的酒液为准,这类似于“短板理论”——一个木桶最短的那一块决定它的高度。
我们熟知的威士忌单一麦芽,即是使用此一标准,一瓶标识12年的威士忌,其意在于它最低酒龄的酒液是12年。
但白酒的标识年份却没有统一的标准。
2001年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贵州茅台酒》国标中规定,陈年贵州茅台酒是酒龄不低于15年,并经勾兑而成的贵州茅台酒,其酒龄是指生产出来的酒在陶坛中储存老熟的时间,以年为单位。
但是,并没有特别说明标注年份的标准。
可参照的标注方式则有中国传统黄酒的年份标注法,使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年份,以百分比乘以年份,然后相加得出最终年份,也就是说,一瓶酒上的年份,是这瓶酒所含酒龄的平均数值。
并且,白酒的年份标注在质量认证上怎么表示也是一个讨论的问题,这有点类似于干邑(Cognac)的等级标识——根据短板原则,VS两年,VSOP四年,XO10年。
而如何兼顾其与威士忌类似的年份也成为一个具争议的点。
第二则在于主基酒的酒精所占比例
这算是个中国特色问题,因为不以最低酒龄标识的话,那么主基酒的比例就较为重要啦。
2014年,贵州大学、茅台集团等贵州省内主要白酒科研机构发布了全国首个酱香型白酒技术标准体系,其中关于年份的标准定义为:“勾兑过程使用的主基酒酒龄应不低于产品标示的年份,且主基酒比例不低于50%。”
这个说法依然参考了黄酒的年份标准,但是最后仍然还是没通过。
第三点在于“年份酒”的资格认定
这同样是一个中国特色问题。
国外的酒厂是很少去认定是否有生产“年份酒”的资质的,而它主要也是针对上述酒厂成立不久即推出年份酒的不规范行为。
成立没几年就出品10年、20年陈酿的行为是坚决不允许的,必须以一系列标准为准——譬如30年原酒应储存达到多少、20年原酒应储存达到多少等等。
然而很可惜,无论是加权平均法、还是主基酒比例等,都沦为“空谈”,最后还是没有达成共识,中国白酒年份标准,尚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