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泸州、宜宾为中枢,向上划出两条轴线,一条连接邛崃、绵竹,一条辐射射洪、平昌,恰好将川酒主产区全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U型!一条标准的‘微笑曲线’!”12月2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白酒职业经理人刘峰首次对外披露自己的“重大发现”。刘峰的灵感来自本报的一篇报道,今年5月,在本报推出的 《川酒产业优势再强化》系列报道中,首次提出了川酒“微笑曲线”的概念。经过过去半年的几次实地调研踏访,刘峰对川酒地理分布“微笑曲线”概念进行了完善。
然而,这条地理分布上的“微笑曲线”并不等同于制造业发展黄金法则的“微笑曲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除川酒“六朵金花”外,这条川酒产业带上分布的众多厂家因为重生产轻营销,沦为他人的“嫁衣”,川酒也曾因此被贴上“会产不会销”的标签。
产区隐忧
原酒作他人“嫁衣”产业寒冬中纷纷倒下
12月26日,位于宜宾高县庆符—文江农产品加工园区的高洲酒业年产10万吨白酒技改项目仍在缓慢推进,这个总投资24亿元、原计划在2014年就能竣工投产的项目隐有“烂尾”之忧。
时光回溯至白酒业最为兴盛的2012年,按惯例是“六朵金花”转转会的全省白酒行业年会破天荒地选择在高洲酒业召开。作为东道主,高洲酒业董事长杨永祥在会上信心满满地展示自己的雄心:实现年产原酒20万吨产能,摘得中国白酒产能桂冠……
能有这样的雄心,是基于当年高洲原酒的供不应求。据熟悉该企业的知情人士透露,那一年,全国各地有近100家名优酒厂向高洲酒业购买优质五粮浓香型调味酒、特级酒、陈酒、基础酒或进行贴牌合作,“合作方甚至包括了个别国内一线白酒品牌。”因此,高洲酒业在行业中曾被称为站在“名酒背后的巨人”,川酒也有着“四川原酒勾兑半个中国”的说法。
这一产业格局,与四川得天独厚的酿酒环境和富集的酿酒大师相关。在川酒“U”型产业带上,囊括了川酒“六朵金花”和川酒主产区。“品质和技术是川酒的核心竞争力,是川酒独步酒林的绝技,但是我们在营销上确实应当向苏酒、徽酒等企业学习。”每每谈到川酒现状,四川酿酒工业协会专家组组长曾祖训都忧心忡忡。
从2012年年底开始,白酒业进入“寒冬”,名优白酒面临滞销,白酒业产能过剩危机加速显现,首当其冲的便是产业链最上游的四川原酒,川酒主产区原酒企业停产停工一度较为普遍。在拥有上百家原酒企业的邛崃,一度出现半数原酒企业停工或半停工现象。作为“中国原酒之王”,在原酒企业中抗风险能力最强的高洲酒业也陷入资金链紧张的困境。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刘峰表示,多数川酒企业仍是谈酿酒在行、谈销售外行,自己酿的原酒滋润、培育那么多省外白酒巨头,自己却籍籍无名,还有不少已经在行业危机中倒下了,“川酒企业不能满足于置身产业链底端的生产制造,而应当抢占产业链两端的品牌营销、产品设计,再不转型就要掉队了。”
“底端”突破
“机器人”取代“烤酒匠”川酒欲抢占行业“风口”
面对困局,在以川酒“六朵金花”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领下,川酒行业掀开了产业变革大幕,延续几千年的川酒酿造工艺,将巧借人工智能东风实现“机器换人”。
上月初,由泸州老窖等部分川酒龙头企业参与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传统酿造食品风味与品质调控及新型酿造技术创制”课题正式启动,其中《智能上甑机器人的研发与产业化》由泸州老窖牵头,专家团队将用5年左右时间推进传统白酒酿造、流通、销售与最前沿技术的有机结合,在制曲、酿酒、储存的过程中加快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研究成果将率先在泸州老窖新建的3000亩酿酒技改项目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