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系与经济研究所毕业,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及亚太地区宏观经济的研究,对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非常有见地。作为南京糖酒会——酒类食品行业经济年会“大势五年”的特邀嘉宾,他是如何看待中国未来3-5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呢?为此,本刊记者对石老进行了专访。
中国:增速放缓,理所应当
石齐平虽年近七旬,思维却特别清晰。在他看来,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有两个特征:其一,相比往年增速放缓,其二,党的第十三次五中全会准备召开,在这个关键时刻,政府怎么规划中长期发展,特别引人关注。
他认为,从明年十三五规划看,当前中国面对的形势和面临的问题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审慎乐观”。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分析:从国外看,全球经济都出现下滑趋势,相对来说中国还算比较稳定的。从国内来看,以前中国的高增长速度主要依靠大量的出口来拉动,在国际市场疲软的状态下,发展必定受阻。而此前为了保8%、保9%,主要以刺激性的产业政策进行拉动,因此宏观经济出现了产能过剩、产业泡沫。而现在不能动不动再采取刺激政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是理所应当的。
中国会不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随之而来又有这样的担忧,现在很多人担心中国经济这样发展,会不会掉到“中等收入陷阱”中去?石齐平认为,大可不必如此担忧。
何为“中等收入陷阱”呢?石齐平解释说:“在联合国组织构架之下有很多国家、经济学家将人均收入在4000-12000美元/年列为中等收入。很多国家当人均收入在这个范围内,就上不去了,因此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现在人均收入大概在7000美元/年,从理论上讲是有这个担忧。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上不去”的原因。因为人均国民收入上不去,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出现的现象。比如,有的国家如非洲一些小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很低,那他们是不是就掉到“低等收入陷阱”中呢?而像日本、美国人均国民收入很高,平均达到2-3万美元,要继续增长,同样也很困难,那是不是他们又掉到了“高等收入陷阱”中呢?
石齐平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放缓是否掉到了“中等收入陷阱”中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找到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从他研究的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存在以下几点共性:1,贫富差距是否拉得很大;2人口老化是否严重;3政府效能弱化;4创新能力减弱。“这些问题中国多多少少都存在,关键要看严不严重。”石齐平说。
“两大”潜力还未发挥
在他看来,应该以审慎的态度看待这个问题。“中国的经济并未到无药可救的地步,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找到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石齐平说。“从长期看,中国的发展潜能还未发挥出来。一个是潜在的内需市场的能量并没有完全得释放。这可能是世界最宝贵的消费市场,如果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购买率,就调动这个市场;另一个是,以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的人口红利,现在这个红利没有了,但中国人的“东方智慧”还没得到充分发挥,也就是第二个动力是脑力。中国只要在科研、教育、培训三方面做好,就能释放脑力——智慧型生产力。这对一个国家的高科技发展、创新性研发都是至关重要的。
总的来说,未来3-5年,他对中国的经济有理由乐观,而维持这一观点的关键在于如何去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深化改革。习主席在十八大之后提出了重要的发展方向,这是非常正确的。关照到酒类产业,中国经济大势审慎乐观,酒业的中长期也应该是乐观的。